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东风中学202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猫巷****婉慧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东风中学202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doc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东风中学202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东风中学2021届高三物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第1-18题只有一项目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力打沙包,没打中,则这个力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B.两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必须相互接触C.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车对马没有拉力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5.有两个共点力,一个是,另一个是40N,它们合力的大小不可能是()A.B.C.D.16.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第1s内和第5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B.在第5s内和第6s内,物体的加速度相反C.在0~4s内和0~6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D.在第6s内,物体做减速运动17.如图,悬挂甲物体的细线拴牢在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上点处,绳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通过光滑定滑轮与物体乙相连。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系统平衡时,点两侧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和。若,则等于()A.B.C.D.18.质量均为m的三个球A、B、C用长为L的轻绳连接成如图所示形状,A球在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静止在竖直面内,B、C球与光滑地面接触,三个球刚好构成个正三角形,则作用在A球上向上拉力F的大小等于()A.0.5mgB.mgC.1.5mgD.3mg19(多选).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2m;在第2次、第3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6m,由上述条件可知()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4m/s2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6m/s2C.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1m/sD.第2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4m/s20(多选).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在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运动。则物体A()A.受到三个力的作用B.受到四个力的作用C.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FsinθD.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cosθ21(多选).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倾斜传送带以v=2.4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某时刻同时将A、B物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已知A、B两物块释放时间距为0.042m,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0.75、μB=0.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sin=0.6,cos=0.8,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块B沿斜面向下做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运动B.物块B最终一定能追上物块AC.在t=0.24s时,A、B物块速度大小相等D.在t=0.24s前,A、B两物块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不变二、非选择题:共174分。22(4分).(1)一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为1mm,游标上有10个小等分间隔,现用此卡尺来测量工件的直径,如左图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________毫米。(2)某次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长度时如右图所示,则本次测量的长度是__________毫米。23(14分).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质量和合力的关系”。提供的实验器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砂桶、细砂、细线、小车及砝码、一端带滑轮的长木板及垫块。某同学打出了一条纸带。已知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A、B、C、D、E等几个计数点。(1)为完成此实验,下列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填下列仪器前的字母代号)。A.天平B.秒表C.毫米刻度尺(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所受的合力大小等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为此,一方面要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应使砂和砂桶的质量______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填“远小于”或“远大于”)。(3)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两端,打C点时的瞬时速度vc=_______m/s,则此次实验中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测量值a=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甲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线,如图(a)所示。则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乙、丙两同学用同一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b)所示。则是两同学做实验时__________取值不同造成的。(6)随着F的增大,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