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考语文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分享】中考语文复习教案.docx

【分享】中考语文复习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分享】中考语文复习教案第一篇:【分享】中考语文复习教案【分享】中考语文复习教案第十五十六课时名句的识记一、考点阐释“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中考语文复习教案。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这些名句名篇,或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了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了事物的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炼,涵义深刻。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而且常读常新,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二、热点透视名言名句“名”的界定:我们探寻出界定“名”的三条基本原则:1.朝代:侧重于先秦和唐宋2.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3.内容:侧重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1)思想性:能体现高远的人生境界或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鲁迅《自题小像》)(2)教育性:能概括生活的一般道理或为人处世事的方法等。如:___________,勿施于人。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司马光《训险示康》)____________,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3)审美性:描绘景物凝练传神,意境深邃。如: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教师在组织复习时,可根据以上三条原则,精编一套“名言名句汇编”,下发给每一个同学,突出复习重点。在编写时还要注意四点:数量适中(一般在1000条左右)、校对无误、出处清楚、编排有序。三、攻关对策强化两条措施,提高识记效果。对精选出来的名句名篇,学生必须熟记。为了提高识记效果,可采取如下的两条措施:①分块切割,化整为零。先将精选出来的名句名篇,按朝代或文体顺序切割成大的条块。然后规定每天掌握3~5条。这样既保证了识记的计划性,也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达到了化整为零的目的。②定期检查,强化落实。自查:老师在印发“名言名句汇编”的同时,可配发一套同步的填空练习,让学生每天自记、自测、自查。抽查:课前一分钟,老师可随机抽三四名同学对句或板演,每天督查。考查:每次阶段性考试,都要设计4-5个名言名句填空题进行考查,并对测试中暴露出来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集中纠错和个别指点。实五个环节,确保书写准确。考生错写名言名句的反例可以引以为戒:(1)错位搭配。如: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高适《别董大》)下句应填“天下谁人不识君”,而有的考生却错位搭配“天涯何处无芳草”。(2)答非所问。如: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下句应填“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有的考生却答非所问,填写成“河边杨柳发芽了”。(3)添字、漏字。如:老吾(添“之”)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学(漏“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4)写错别字。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误写“蹊”成“溪”)。(《史记·李将军列传》)(5)笔画不清。如:玉不琢(“琢”字右边笔画不清)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要避免上述情形的发生,必须强化如下五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老师尤应适当点拨。如:“为人性僻耽(dā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2)圈点强记。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中的“跬”,“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弛”。(3)边诵边写。学生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老师在检查时,不仅要抽人背诵,而且还要抽人板演或默写,以防止“口是手非”,教案《中考语文复习教案》。(4)规范书写。学生在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5)看清要求。中考名言名句填空要求都是“任选三句”,考生在答题时可以全答,而且阅卷时也以答对的句数计分。有的填空要求改为“只选三句”,考生只能选答三句,否则,阅卷时以前三句中答对的句数计分。所以考生答题时一定首先看清填写要求。四、对应训练1.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旬。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②_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③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曹植《白马篇》)④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2.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