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慧娇****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答案写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1.“(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2.一块秦代砖文上刻有下列文字:“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统一,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3.西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设御史大夫B.建立中朝,削弱相权C.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D.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4.安徽宣城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宋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5.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6.“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这次战争,迫使中国带着深深的屈辱开始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蹒跚而行。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现代化机遇B.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C.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D.鸦片战争是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开端7.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A.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8.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B.突出反映了农民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9.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那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③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了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12.“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3.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A.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的标志B.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