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docx
上传人:猫巷****盟主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docx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1摘要:数学意识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于现实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关注学生的数学意识,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能让学生逐步学会主动地认识数学,初步形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看待事物,具有一定的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关键词:意识探究合作思考应用反思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现实系统化的、自觉的、伴随着体验且有能动性的反映形式。那么数学意识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于现实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认识活动。这也是人们认识数学过程中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因而,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特别关注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能让学生逐步学会主动地认识数学,初步形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看待事物,具有一定的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应忽视的目标。一、关注学生的探究意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人类正是在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中获得发展。探究意识是一种愿意发现问题、积极探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心理取向,它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百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中,我播放了全国每年约有0.02%的土地被沙漠侵吞的画面,要求学生谈谈读完信息后的感受。学生被画面和信息震撼了,纷纷表示要植树造林,保护我们的环境。师:在茫茫的沙漠上应该植什么样的树呢?生:种植容易在沙漠中成活的树。师:哪些树在沙漠中最容易成活呢?生:不知道。师:是的,刚开始时人们是不知道的,科学家要想知道哪些树在沙漠中最容易成活,有什么办法?生:可以先做实验。师:绿峰农场在毛乌素沙漠进行种树实验,情况如下:白杨,成活18棵;胡杨,成活22棵;长穗柳,成活46棵……学生有着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已经完全沉浸在“哪种树最适合在毛乌素沙漠生长”这一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充分调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探究出了百分数的意义,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验了百分数的作用。这一教学案例启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认知状态的不平衡,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有效途径。二、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合作是学生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主动交往、协同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和睦相处、共同生活的社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常常是在教师统一的“命令”下进行的,自觉地进行合作往往少之又少,需要教师利用一切机会有意识地进行培养。《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教学,一般是先教学真分数和分子、分母相等的假分数,让学生在圆形纸片中用阴影部分表示出1/3、2/3、4/4等分数,接着再教学分子大于分母的假分数,让学生继续用圆形纸片表示分数5/4、12/5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一般是要求每个学生事先准备好两张圆形纸片来表示5/4,而我则只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想办法来表示5/4。学生们先是茫然无助,随后大多数学生都想到与同桌进行合作,将两张圆形纸片合在一起表示出5/4。由于教师巧妙地创设了合作的情境,学生自然地就产生了合作的需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什么时候应该进行合作,该怎样合作。如果教学时总是要求学生进行指令性的合作,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也许是有益的,但可能对合作意识的培养无能为力。合作意识的强化,更需要学生真正形成困惑、无助的内心体验,之后又通过合作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三、关注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逐步增强主动思考的意识。《圆的认识》教学中,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思考,逐步接近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学开始时,利用课件出示15个小朋友排成一排玩套圈比赛的场景,让学生观察。之后组织了如下教学过程──师:这样比赛公平吗?生:这不公平,大家要站在距离杆心同样远的位置才公平。师:你有什么建议?生:可以围成一个圆圈。继续出示:15人围成圆圈,但杆心不在圆心。师:这样公平了吗?生:还不公平,大家离杆心距离依然不相等。师:要站成怎样的圆形才算公平?生:离杆心一样远的圆形。师:在操场上怎样才能画出这样的一个圆形来呢?师生配合用粉笔和绳子完成一个圆。师:这15个人应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