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次课 卡方检验 第一节检验原理 第二及节 适合性检验.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M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五章第一次课 卡方检验 第一节检验原理 第二及节 适合性检验.doc

第五章第一次课卡方检验第一节检验原理第二及节适合性检验.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授课章节第五章卡方检验授课对象生物科学本科授课时数4学时授课时间第三学年下学期授课地点教学楼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1适合性卡方检验的计算及应用条件和校正卡方检验的计算及应用条件。2独立性卡方检验的计算及应用条件和校正卡方检验的计算及应用条件。熟悉:行×列表资料的卡方检验及其注意事项。了解:r×c表资料的卡方检验及其注意事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适合性和独立性2×2资料卡方检验及其注意事项。难点:卡方检验的基本思想教学方法与组织安排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提问、练习、实习为辅。时间安排:教师讲授本次课内容170分钟,小结5分钟、提问5分钟。教学方法讲授、CAI课件、举例。教具多媒体教学提纲、课堂小结与课后练习一、教学提纲1通过第一节介绍卡方检验的基本思想2、重点介绍第二节―适合性检验概念、基本方法及其应用条件。3独立性检验的概念、基本方法及其应用条件。重点介绍以下概念:四格表(fourfoldtable)、实际数(actualfrequency)、理论数(theoreticalfrequency)、格子数、自由度、卡方分布3.12×2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一般形式、检验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3.22×C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一般形式、检验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3.3r×c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一般形式、检验的基本步骤、注意事项。二、课堂小结1.卡方检验的用途:2拟和优度检验3独立性检验5注意各种情况的卡方检验的适用条件:四格表资料卡方检验的条件;行×列表的卡方检验适用条件。三、课后练习简述卡方检验的用途。第五章x2检验教学要求1.了解卡方分布的特点,掌握适合性检验的原理和适用范围2.掌握独立性检验的原理和适用范围一、χ2检验的定义χ2检验(Chi-squaretest)对样本的频数分布所来自的总体分布是否服从某种理论分布或某种假设分布所作的假设检验,即根据样本的频数分布来推断总体的分布。χ2检验与测量数据假设检验的区别:(1)测量数据的假设检验,其数据属于连续变量,而χ2检验的数据属于点计而来的间断变量。(2)测量数据所来自的总体要求呈正态分布,而χ2检验的数据所来自的总体分布是未知的。(3)测量数据的假设检验是对总体参数或几个总体参数之差所进行的假设检验,而χ2检验在多数情况下不是对总体参数的检验,而是对总体分布的假设检验。二、χ2检验与连续型资料假设检验的区别检验对象总体数据资料连续型资料假设检验χ2检验离散型资料连续型资料总体分布是未知的正态分布不是对总体参数的检验,而是对总体分布的假设检验对总体参数或几个总体参数之差三、χ2检验的用途适合性检验(吻合度检验):是指对样本的理论数先通过一定的理论分布推算出来,然后用实际观测值与理论数相比较,从而得出实际观测值与理论数之间是否吻合。因此又叫吻合度检验。独立性检验:是指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数资料或属性资料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或者是相互联系的假设检验,通过假设所观测的各属性之间没有关联,然后证明这种无关联的假设是否成立。同质性检验:在连续型资料的假设检验中,对一个样本方差的同质性检验,也需进行χ2检验。第一节:χ2检验的原理与方法χ2检验的基本原理:χ2检验就是统计样本的实际观测值与理论推算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实际观测值与理论推算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就决定其χ2值的大小。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偏差越大,χ2值就越大,越不符合;偏差越小,χ2值就越小,越趋于符合;若两值完全相等时,χ2值就为0,表明理论值完全符合。χ2检验统计量的基本形式:(Oi-Ei)2χ2=∑EiO--实际观察的频数(observationalfrequency)E--无效假设下的期望频数(expectationfrequency)876只羔羊性别调察性别观察值(O)理论值(E)O-E公母428448438438-10+10合计8768760抽样误差?实质性变化?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确定一个统计量,将其用来表示实际观测值与理论值偏离的程度;然后判断这一偏离程度是否属于抽样误差,即进行显著性检验。判断实际观测值与理论值偏离的程度,最简单的办法是求出实际观测值与理论值的差数。羔羊性别观察值与理论值性别观察值(O)理论值(E)O-E公母428448438438-10+10合计8768760由于差数之和正负相消,并不能反映实际观测值与理论值相差的大小。为了避免正、负相抵消的问题,可将实际观测值与理论值的差数平方后再相加,也就是计算:∑(O-E)2E--无效假设下的期望频数O--实际观察的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