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家访反思.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班主任家访反思.doc

班主任家访反思.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班主任家访先进事迹肥城市龙山小学张磊今年暑假我校继续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户师生情谊传万家”活动。我作为一名工作15年的老教师,在思想上充分意识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虽然我们班已经面临毕业,但我怀着极大的热忱积极参加家访活动,而这次家访活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触颇多。我班共有61名学生,登门家访20户,重点是贫困生、单亲生、留守子女、学困生、身体心理有疾患的学生。电访35户,访问率达100%。而此前我做了充分准备,制定了家访计划,针对每一名学生的特点,设计好内容,预先通知家长,约定时间。我不怕烈日炎炎,自始至终没叫一声苦,没说一句怨言,按照学校的部署,认真完成了任务。家访时我做到了态度和蔼可亲,语言简洁易通,不让家长感到拘束,不在学生家里吃饭,不收家长的馈赠,做好家访记录。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我详细地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同时,有礼节、有分寸地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肯定孩子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学生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和品德。如:欧阳常林是班里令人最头疼的学生之一,人很聪明,但无心上学。其父亲在市工会上班,母亲干理财,他还有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姐姐,家庭条件较好。因此他在同学面前,自大自夸:声称自己的老爸是工会头,每天零食,饮料不断,还请其他同学吃东西,上网吧。在校外结交不良分子,有过小偷小摸的行为。在班里跟几个同样无心学习的学生经常玩在一起,滋扰惹事。学习滞后,常欠交作业,卫生值日也常缺席。但该生也又一些优点:如乐于助人,尊敬老师,性格活泼。如果他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必定是可造之材。为了尽快让他走上正道,家访第一天,我去了他家。刚到时,他妈妈还没下班,他爸看到老师来了,以为儿子又犯事了,张嘴就骂,语气极重,都是责备的话。这时他妈回来了,随着也骂了起来,同样又是些泄气的话。欧阳常林一开始跟我有说有笑的,听着他们俩的骂语,马上开机关枪似的反击起来。我即时就明白了。在大人的经常责备下,他的行为语言都变得偏激和抵触。我本来要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看到这种情况,就马上改口:欧阳常林上学期表现不错,哪位同学不舒服,他马上把别人送进去办公室,看到老师都会问候,还不时讲些笑话,逗得别人哈哈大笑。听了这些表扬的话,欧阳常林的父母都不再吭声,而欧阳常林的表情明显放松的许多。接着我继续表扬他的其它优点:如聪明,机灵等。在我的引领下,他的父母也高兴了起来,便也陆陆续续地说出他平时的一些趣事。这时我不失时机地指出他的一些存在问题,希望他能在新的学期,有新的开始。并希望他能在父母和老师面前作出保证。欧阳常林马上表态:尽快改正自己的怀毛病,每天争取进步一点。于是,我们跟他一起制定学习计划,行为监督制度,奖惩方法等等。欧阳常林的情绪一直都很高涨,并一再表示不会让老师失望。我的这番话语,让欧妈妈感触很深,自己平时为了生计,没有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把自己对工作的压力,对丈夫的不满,都发泄在儿子身上,儿子的不良表现,自己也应该好好反省一下.春节过后的一天,我偶尔发现欧妈妈的短信:张老师,非常感谢您。通过这次家访,儿子像变了一个人,他变得爱学习了,不再与父母犟嘴。我与他父亲也改变了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今后我们会积极与您配合,共同教育好常林。衷心道一声谢谢!看到自己的家访有了成效,我感到无比的高兴。通过家访,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平时不了解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识,更大范围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也使得我们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责任,激发了工作热情;更使我们得到了教育和锻炼。通过家访,不仅弘扬了师德正气,还树立了教师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家园校配合,深层互动,和谐一致,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在这次家访活动中,我发现多数家长的综合素质还不高,在教育子女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的家长还习惯于传统的“棍棒教育”,只要孩子不听话就打一顿再说。有的家长无法理解孩子日益增长的“自我”意识,凡事搞包办,助长了子女依赖性、惰性的蔓延。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当做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总之,通过家访我感到,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只是传递与被传递的关系,也是情感、人格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