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世界,即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界力量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所必需的各种条件的综合体。人类的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生态系统:是生物落群与生活环境的综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非生物成分(主要是无机物)、生产者(绿色植物及某些藻类)、消费者(各种动物和人类)和分解者(微生物和真菌)等四部分,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这三项功能是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发展和演替的基础。3生物富集:许多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将通过食物链在各种生物体之间传递,导致生物体内的浓度逐渐增高并超过了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或称生物浓集。4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一方面,生态系统是一个控制或反馈系统,能自动调节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大生态系统内小生态环境类型愈多,物种愈丰富,食物链愈复杂多样,愈易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5地方病: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或是在某些地区相对稳定无需自外地输入传染源就经常发生的疾病。地方病在我国约有70多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存在不同的地方病,受威胁的人口多达5亿左右。6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自然的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正常的生活与生产环境,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称之为环境污染。7公害:是指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环境破坏。公害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8公害病: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地区性中毒性疾病9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或产生的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各种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10职业性损害:是指由职业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所产生的各种损害,包括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又称职业性多发病)和职业性外伤三大类。11职业性毒物: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能对职业人群的健康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职业性毒物12职业中毒: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13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广义的概念认为,心理和躯体现象是同一生命过程的两个方面,心理因素对每一个病理过程均起一定的作用,从而与各种疾病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狭义的概念认为,心身疾病是一组躯体疾病或综合征,其发生、发展、预后及预防和治疗都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14营养素需要量:是指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营养素的数量。15营养素供给量:是指每日必须由膳食中提供以满足机体各种营养素需要的量。一般是生理需要量平均值加两个标准差,即能满足97.5%人群的需要。16必需脂肪酸:是机体生理需要的,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不饱和脂肪酸17食物中毒是指正常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后,引起的以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18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发生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类19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医学领域客观规律的一种工具。20统计描述是通过真实反映资料的基本特征,了解其高低、大小、强弱等大体态势和一般规律,进而提示应该采用什么方法继续分析,因此统计描述是进行统计推断的基础。21统计推断是运用概率理论,通过判断抽样误差可能性的大小,来确定差异是因为本质因素所致还是因为偶然因素(即抽样误差)所致,从而获得对总体情况的正确推论。22计量资料:即直接从研究对象身上测量得到的数据,如脉搏、血压、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值、白细胞数等。23计数资料:即按照一定的要求,将研究对象分组后,清点各组研究对象个数而得到的数据,如按性别分组后男女性的人数、按年龄分组后各年龄组的人数、按检测结果分组后阳性和阴性的人数等。24等级资料:即把观察对象按照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然后清点各组数目所得到的资料。例如:尿糖阳性(++)与尿糖阳性(+)相比,虽然无法知道数量上具体差多少,但肯定(++)的尿糖量高于(+)。25抽样研究:从总体中选取一些观察对象组成一个样本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