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导读:在这里给人的感觉是,没有院系,没有班集体,没有交流,没有氛围。若不是还有图书馆可以读书,我们完全可以说这根本称不上大学,连中小学都不如。如果有人说,上课地点分散、居住分散、无院系班级实体是为了和其他院系打成一团,相互交流,那么这根本就是谎言。自己本院系都不交流,谈什么和别人交流。自己院系都没实体没氛围,没有自我认同感,没有本专业应有的文化,你跟别的院系交流什么内容呢?每一个院系都是这样,那没整体上这所大学就不会有真正的文化氛围。怎么构建大学氛围呢?很简单,那就是拥有院系实体,在四年时光里,一起学习,一起居住,一起交流,形成专业文化氛围,然后再说和其他院系多多来往,多多交流,共同进步!现在的大学,缺少浓厚的大学氛围,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了吧。我来说说我所在大学的状况。学校教学楼是全校共用的,就我所在的历史班来说,我周一到A区第四栋(简称A4)上考古学,周二到C栋305室上教法课,周三在B区第三栋103室上教育技术课,接着到C楼507室上近代思潮史,周四到C栋207室上经济史,周五到B区第四栋204上教育技术上机课,接着到507上毛泽东思想课。一周之内几乎跑遍了大部分教学楼。感觉是不是很混乱?我的感觉就是如此。而且我们都没有固定的自习室。也就是说我们班同学只有在上课的时候才在一起,下课后就分散了。想学习的话要去图书馆或考研阶梯教室。在下课后老师也就会去了,老师在学校没有歇脚的地方,更没有办公的地方。如果有人问我“请问历史系在哪?”我没有办法回答你。这里似乎没有历史系,你要找历史系的办公室吗?有几间书记、院长、辅导员用的办公室。你可以去看看。但这几间办公室能代表历史系嘛?我想说我们不会这么认为。大部分学生可能压根就没去过办公室。你要找历史系的教学楼吗?对不起,没有。再说说我们历史系学生居住的地方。学校第一住宿区有五栋宿舍,每栋六层,每层东西各22间。就男生方面说,大一大二男生住2号楼2楼东,大三的住1楼西,大四的分散于一楼东西和三楼西,表面上还不算不太分散,但事实上给人的感觉是很分散的。我们被毫不相干的院系和楼层阻隔着。加上我们每届男生人数不多,分散居住让绝大部分只和本届同学来往,基本不知有学长学弟住在何处。女生的情况更糟,四届学生居然分散在两栋楼,要让她们有学姐学妹应有的情谊和学习上的交流,根本没有可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连活动的共同的学习场所都没有,如何才能有大学应有的学习氛围。现在的情况就是,我下课后就只能去图书馆去看书,因为那里除了有书可看,还总算有一点氛围,有一点人气。而我们唯一可以聚集在一起学习的就是上课的时候了,但是课堂上是老师的一言堂,我们支着耳朵一直听,单向的接受,而没有和老师的交流,更没有同学间的交流。更有甚者,35个学生在一百个作为的大教室里,坐得是七零八散,星罗棋布!一下课,各回各的宿舍。根本没什么交流,好多人根本没说过话,甚至不认识。其他院系也是这个状况。在这里给人的感觉是,没有院系,没有班集体,没有交流,没有氛围。若不是还有图书馆可以读书,我们完全可以说这根本称不上大学,连中小学都不如。如果有人说,上课地点分散、居住分散、无院系班级实体是为了和其他院系打成一团,相互交流,那么这根本就是谎言。自己本院系都不交流,谈什么和别人交流。自己院系都没实体没氛围,没有自我认同感,没有本专业应有的文化,你跟别的院系交流什么内容呢?每一个院系都是这样,那没整体上这所大学就不会有真正的文化氛围。那么怎么构建大学氛围呢?首先,院系、班级要有实体。拿我们历史系来说,要有一栋楼属于历史系,里面有领导的办公室,更要有教师休息室,有一个大的教师活动室;所有历史专业学生在这里上绝大部分课程,每一个或若干班级要有属于他们的活动室,作为大家课余的“大本营”,可以一起学习、读书、辩论、演讲、表演、娱乐。这个“大本营”会有历史系的专业特色;整个历史系这栋楼,还应该有历史系的配备。如历史书籍图书馆,容量较大的师生活动中心。历史系的各个社团和学生会组织要有自己的办公和活动地点。然后,所有历史系学生居住在历史系独有的宿舍楼,以便于学生之间生活上的来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院系多小,都应该有以上安排,这样才会为文化氛围的构建提供物质基础。学校层面上也要如此构建,而且可以做得更全面更优秀。物质基础有了之后,在加强精神层面的建设,要构建浓厚的大学文化氛围将不再困难,在浓厚的文化熏陶下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也将不再是空谈!但是,现实是很少学校领导认识到这一点,更缺少构建氛围的行动。因此,我们呼吁大家行动起来,一起为教育的改善和复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