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普通班)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是你****韵呀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普通班) Word版含答案.doc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普通班)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莆田一中16—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普通班)历史选修一、四命制人:张丽英林海防审核人:尹立华(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总共60分)1、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A.君主意志B.“爱人”之心C.内心自省D.礼乐规范2、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A.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C.以法治国D.克己复礼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4、韩非把为学者(儒家)、言议者(纵横家)、带剑者(墨家侠者与侠客)、患御者(怕被征调作战的人)、工商买卖者等称为“五蠹”,这是因为他们A.不利于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B.无益于百姓生计、人心安定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D.无益于国家富强、君权巩固5、《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6、《管子.乘马》载:“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与之分货,则民知得正矣;审其分,则民尽力矣。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可见管仲认为提高小农生产积极性的条件是A.推行“均田制”B.承认土地私有C.实行“初税亩”D.“相地而衰征”7.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官要对所掌户籍和赋税造册“上计”中央,以查考其政绩。秦朝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改革,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等,为历代所沿用。此举表明A.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户籍是征收赋税的依据C.对人民的管理日益加强D.开始有了户籍管理制度8、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9、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10.明清时期,漕运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明初规定岁以湖广、江、浙等八省本色漕粮运抵京畿充裕国课。明中叶后,逐步改行漕粮折银。这一变化有助于A.维护小农经济稳定B.减轻百姓赋税负担C.促进货币经济发展D.强化对地方的控制11、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12、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①韩非子②秦始皇③黄宗羲④康有为⑤孙中山⑥毛泽东A.①④②⑤B.①③②⑤C.①③⑤⑥D.①③②⑥13、有学者说:“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家国同治”文化传统B.商鞅变法实行郡县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C.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大一统局面D.元朝实行的行省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至今14、秦朝以郡统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又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道、州、县三级制,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C.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D.地方行政建制中的矛盾与困惑15.明代大学士叶向高曾说:“臣备员(指叶向高谦称自己在内阁凑数)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材料反映了当时A.君主大权独揽B.内阁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