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类散文指导.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9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叙事类散文指导.doc

叙事类散文指导.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叙事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类。(1)叙事性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对人物经历、言行、事件发展变化的描述和对场面、环境变化的摹写,来传情达意。具有选材自由、侧重写实、笔法灵活、语言优美等特点。例如朱德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朱自清的《背影》。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2)抒情性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的目的。例如《白杨礼赞》就是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3)议论性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以记人、叙事为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对人物经历、言行、事件发展变化的描述和对场面、环境变化的摹写,来传情达意。叙事性散文多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些极能触动人灵魂内核的动人故事。高考中,叙事类散文常采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一线串珠式、与时俱进式、片断组合式。(1)一线串珠式写好叙事类散文,需要有足够分量的材料,需要用一根主线将纷繁散乱的材料串联起来,才能做到言之有序,才能明确彰显主题。这条主线即是线索,它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是贯穿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它在结构上起串联作用,同时又会暗示或透露出文章的主旨内涵。所谓“一线串珠”,“线”即是线索,串起来的“珍珠”,也就是纷繁散乱生活素材中的典型素材。2008年福建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三个人进商店,分别买饮料,一个买甜的果汁,一个买苦中带甜的咖啡,一个买淡的矿泉水。根据此情景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浸泡过的陈山楂那些被蜜泡过的山楂,愈发香甜。——题记小时候住在外婆家,那里的人都称那叫“沟子里”,因为实在太偏僻了。像别的农村孩子一样,小时候的我也常赤脚遍山的跑。和伙伴们最爱做的事,便是在树林里,找陈山楂。现在已经都找不到陈山楂了,那和别的山楂果儿不一样,陈山楂的味道是又苦又甜的,生活的味道。树林里枯桠很多,那后面常常有陈山楂,稚嫩的皮肤常常被划破很多口子。但依然想摘,那红滴滴的陈山楂,伙伴们喜欢捡地上的,那种熟透了的,薄薄的果皮有些蔫了的,因为那样的果儿比较不苦。而我,喜欢把手伸进枝桠的最里处,摘那些鲜红饱满的陈山楂,那样的果儿才甜,才苦。我并不是喜欢尝这苦,而是外婆的手能把这苦,变得愈发香甜。我和外婆住在一间小瓦房里,房间很小,只有简单的家具,和一个神奇的灶台,让陈山楂变得香甜的灶台。我看外婆炒过陈山楂。她先用刀片把果皮刮掉,然后小心地去籽。然后用蜜泡一段时间就可以炒了,边炒的时候边放糖水,直到糖水变成稠稠的糖浆就可以吃了。那大概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吧。神奇的灶台把苦涩的陈山楂变得香甜,伴着蜜的滋润和外婆的爱,我的小时候,愈发香甜。长大后回到城里,再也没吃到陈山楂。外婆有次来看我,带来了。我无意中发现,外婆皱纹满布的手上有一道道的割伤,我知道,她是到林子里,到枯桠之间,帮我带来的,这香甜。外婆说,陈山楂变少了,难找啊,外婆笑着,我却哭了。陈山楂的味道没变,我知道,外婆的爱也从来没变。外婆去世的那天,我又进了那间小瓦房,一样的摆设,只是那个灶台上布满了灰,泡陈山楂的小铁桶也生了锈。看着墙角挂着的一瓶蜂蜜,原来在很久以前,外婆就教会了我人生的道理。人生,不就像陈山楂那样吗?山楂果儿很甜,可是,陈山楂是很苦的。但它比普通的山楂果儿香,很香很香,便觉得甜了。城市里找不到陈山楂,我想现在的“沟子里”也早没了吧。就算有,少了外婆的爱,也没办法变得香甜了吧。人生,是一段很漫长的旅程,也许像陈山楂那样,苦多于甜。但人生也没什么畏惧的,因为泡过蜜的陈山楂,很香甜。也许果汁很甜,但我相信,香不过陈山楂。我们的人生如陈山楂般,在枝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