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观的重构.docx
上传人:文光****iu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企业价值观的重构.docx

企业价值观的重构.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企业价值观的重构——企业与员工从对立走向和谐必由之路当打工者通过艰辛的努力而成为资本所有者时,其对待雇员的态度和企业管理的模式丝毫不会比他以前的老板好多少。“员工是企业的员工,员工是企业的财富,企业是员工的归属,以企业为家”等等普通的口号基本上没有人怀疑其合理性。以团队精神为代表的企业内部培训和文化建设其实收效甚微;优秀企业的文化建设较好是因为它已经是优秀的企业,而不是靠企业文化建设使其成为优秀企业的;企业在强调各项管理理念和企业价值观时,其核心的目的无非是要解决企业与员工的关系问题,让员工真心实意的为企业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然而正是这种功利主义的目的本身造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从而造成我国企业文化建设鲜有真正的成功者。尽管通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物质生活到精神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无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基本价值观仍处于传统价值的笼罩之下,且不说“辩子戏”让学生们沉浸在“阿哥,格格”的向往中,就是在广东苦于“打工”的最自由的青年们,也恨不得美国多几个大楼倒下去,哪怕影响数十万在中国沿海“打工者”的就业也在所不惜。理性和反思的缺乏,理念和利益的脱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将造成更多的“价值观的真空”,造就更多的人格不统一,或缺乏独立人格的极端利已主义的“经济人”。这是我国企业进行文化建设的基本外部文化环境。正是在这种由传统价值观向现代价值观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价值观”的真空,造就了极端利已主义的流行,基于这一点,几乎所有的企业在进行企业价值观的确立时,都把反对“个人主义”,强调“团队精神”列为基本出发点。然而,这种以换了个说法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真的能起到指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价值观的作用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从小都在接受“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这种价值观与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观的不一致使其不具备指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的作用。我国数千年整体主义的传统和几十年集体主义的教育,企业团队精神的培训教育只能算是“火上烧油”,而不是“雪中送碳”,从方向上来说无益于企业精神的塑造。那么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应该是员工“个体精神”的确立。如果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亚洲企业与美国企业在创新精神和变革精神上的区别的话,那只能是个体精神的区别。如果把企业看成一个小社会的话,那么我国的企业(无论国有还是民营)更多的是一个基于传统整体价值观的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存在严格的等级礼仪制度,人必须在这个网中找到一个位置,在集体的名义下,每个人必须忠于集体,个人成为企业的附属品,个人的意志依附于集体,甚至个人的人身权利与企业紧密相关(在国企更为明显)。在这种环境下,再强调团队的精神只能是增加企业的集权性,抑制企业的创新力。没有对企业价值观念的方向性的突破,必然不可能带来企业文化的真正活力。为什么个体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呢?这里,我想就有关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以下看法,以供探讨。一、财务权的确立是企业与员工建立正确关系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交易是以财产的所有权为基础的,企业和员工之间,应该明确的承认是一种自由的交易活动,这种交易是企业方以货币或其它福利的形式购买员工的劳动。因此,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其区别在于股东,而不在于员工,无论是给国有企业工作,还是给民营企业工作,其本质是一样的。员工拥有对自己的劳动的所有权,有权选择交易的对象,有权根据市场的情况给自己的劳动定价。同样企业也拥有对等的权力。二、人格的独立与平等是企业与员工保持良好关系前提一个十分普遍而有趣的现象是,年轻人在谈到对工作所在企业的看法时总是说到:“打工有什么意思,还是自己干才行”。为什么这么多的优秀青年热衷于自己创业呢?当然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这种现象是市场经济活力的表现,是推动市场进步。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我国企业难以做大做强的原因之一,到了一定的时候,有了一定基础和能力的经营人才总是想自己来创业,这使得企业缺乏支撑做大做强的高层管理人才。只要到的一定的管理层级,总是盯着股权,这也是目前经理人的现状。为什么经理人倾向于自己创业呢?如果经理人是这种想法,那么不具备经理人资格的普通员想法恐怕更多的是“无赖”了。这里有好多的解释,没有归属感,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等!但我们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是现有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传统价值观的大环境之下的文化,具备传统价值观中所固有的人格的不独立性和不平等性,而这与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是相违背的。“司机成保姆,文秘成小秘”的现象,以及企业领导或所有者在企业内的特权地位等,这些都表明在现行的企业文化下,员工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独立的人格,更谈不上人格的平等。在现有的企业中,诸多的违法现象(比如报搜身、克扣工资等)只是对个体人格的不尊重的冰山一角,而个人的意志、个人的平等、个人的精神恰恰又是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