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产技术管理和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设备管理方针1.设备管理方针保证设备正常完好为企业的生产提供最优的技术装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以获得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率最高。2.设备管理机构和职责。2.设备管理机构和职责。设备管理机构和职责2.1设备管理由分管生产领导全面负责。2.2分管领导的职责是:2.2.1负责考核设备完好率和设备利用率;2.2.2负责审核设备定期保养、维修和大修计划并监督实施;2.2.3负责审核设备更新和增置计划;2.2.4负责建立健全设备使用管理与维护制度;2.2.5负责加强设备基础管理工作。2.3设备管理日常工作由生产技术部或专、兼职设备管理员负责。2.4生产技术部或设备管理员的职责是:2.4.1掌握设备市场信息和本厂设备技术状态,根据本厂生产需要,提出并编制设备更新和增置计划,经分管领导同意实施设备的购置。新置设备确保性能先进、质量优良,并且有较高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指标。2.4.2对新购置的设备进行开箱验收和安装调试验收,严把质量关。负责做好设备运行初期的使用和保养,以及信息反馈工作。2.4.3编制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规范,监督设备的安全和正确使用。2.4.4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保养,使设备常年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的状态;2.4.5编制设备定期保养、维修和大修计划并负责实施。2.4.6会同财务科编制设备台帐,加强设备台帐管理,定期进行设备盘点、核实,确保帐面清晰、帐物相符;2.4.7建立主要设备档案,一机一档;2.4.8监督设备运转记录的填写和完好率、利用率的统计;2.4.9完成领导交办的设备管理的其它日常工作。3.设备的购置与入帐3.设备的购置与入帐3.1根据本厂生产需要,由车间或设备管理员提出设备更新和添置要求。3.2生产技术部根据车间的要求进行考察,综合考虑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指标,提出购置计划,报分管领导审核。3.3审核后的设备增置计划报总经理批准。3.4由总经理主持与设备供应商签定设备购买合同。3.5设备进厂后,由生产技术部会同车间对设备进行开箱验收,检查设备的外观,检查备附件是否齐全,随机技术文件是否完整。3.6生产技术部参与设备的安装调试,完成后,生产技术部会同车间对设备进行安装验收。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报告,按规定分类编号入帐。4.设备的安装、4.设备的安装、试车和投产设备的安装4.1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4.1.1了解设备的重量,体积(高度、宽度、长度),吊卸就位的条件,并确定其运输路线;4.1.2了解设备的工作环境条件,选用符合规定的安装场地,对于有恒温、恒湿等特殊环境要求的设备,应严格按设备说明书所规定的条件进行;4.1.3准备安装时所需的物资器材、工具、测量仪器、润滑材料等;4.2设备的安装4.2.1设备平面布置图由车间、生产技术部共同提出,报分管领导审批。4.2.2设备安装必须按批准的平面布置图进行施工。4.2.3安装设备的基础必须按照设备说明书上规定的要求建造。4.2.4设备装牢在基础上之后,应将所有污物、水迹、铁屑、防锈油清除干净,所有在安装时进行装配(或组装)的零部件,必须清洗干净,并涂上规定的油脂,特别应注意接合面和滑动面的清洁度,但设备上的密封、铅封和技术文件中规定不得拆卸件,不准拆卸清洗。4.2.5设备零部件以清洗装配好之后,应将所有的润滑部位按规定加注润滑油脂,然后用手转动各运动的零部件,要求轻松灵活,没有阻碍、震动和运动方向错误等反常现象。对于某些大型设备,人力无法搬动时,可使用适当的工具,但应缓慢及谨慎地进行。4.2.6电气部分的安装,要求安全、准确、可靠。4.3试车试车应按设备说明书要求进行。注意以下几点:4.3.1在设备机械部分试运转前,其电气部分(包括电机、示警及信号装置),应先行试运转。电机试运转前,先不要挂上皮带,待接上电源确定电机旋转方向正确后,再挂上皮带,并适当张紧。4.3.2设备在试车前应装好防护装置,清理设备上不必要的物件,确保安全。4.3.3在设备润滑面上要多次涂油,各润滑点应保持足够的润滑油。4.3.4试车空转时,注意温升变化。试车应从部件开始到整机逐级运转。4.3.5开始启动按钮时,应先点动数次,观察各部位动作无误后,方得正式运转,并由低速成逐渐增至高速。4.3.6试运转中如发现有不正常现象,应立即停车和检查修理。4.3.7试车中润滑、液压系统和冷却系统各管道畅通无阻,阀件和机构的动作正确、灵活、可靠、无漏油现象。4.3.8试车结束后,断开动力源,消除压力和负荷,复查主要部分的配全和安装精度,检查紧固部分,清理现场,整理试运转记录。4.3.9对照设备出厂检验证书的项目,逐项认真检查。如发现不合格,立即向制造厂反映,要求原制造厂派员协助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