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的双龙洞》教案.docx
上传人:是你****晨呀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5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金华的双龙洞》教案.docx

《金华的双龙洞》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3、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重点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游览过程示意图。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2、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2、今天,我们一起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金华去看看双龙洞吧。(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生字,注意“簇、兀、漆、蜿、蜒”的读音。注意“臀”的写法。2、出示词语,先指名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齐读一遍,随机指导读音。3、理解词语意思。盘曲:环绕弯曲。明艳:鲜明艳丽;明丽。时而:重复使用,表示不同的现象或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聚集:集合;凑在一起。孔隙:窟窿眼儿;缝儿。登陆: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本文指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进:量词,用于旧式建筑房院前后的层次。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题目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景点叫双龙洞吗?谁能从课文中找出答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2、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游览的顺序)3、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出金华城、一路迎着溪流、在洞口抬头望、这是外洞、孔隙、这就到了内洞、出了洞)4、理清顺序,填写路线图。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四、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用笔圈出作者在路上看到的景物。(映山红、油桐、沙土、溪流)2、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映山红多而茂盛,油桐花很多,沙土是粉红色的,溪流随山势不断变化。)3、你怎样理解“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映山红生机勃勃,充满了自然美,表达了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4、在学生发言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1)映山红:指杜鹃花。(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3)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①“迎”字说明什么?(表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②“时而”是什么意思?(有时候)③“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溪流的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缓急不同,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④为了说明溪流的形态,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两对反义词。(宽——窄;缓——急。)⑤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作者愉悦的心情。)⑥带着感受朗读句子。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通过描写作者路上所见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当时愉悦的'心情,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第2课时课时目标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教学过程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出示词语,同桌互相检查。2、指名读课文。3、作者边欣赏山中明艳春色,边倾听淙淙溪声,一路逆流而上,来到双龙洞洞口。双龙洞究竟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课文。二、品读课文,感受特点1、朗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画出描写双龙洞特点的句子。2、学生交流。(1)洞口——很宽。①作者是怎样说明这一特点的?(打比方)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动形象)③洞口的景色让你产生什么感觉?(高山之上,突兀森郁,很有气势,让人觉得双龙洞很神秘。)(2)外洞——宽敞。哪句话说明了这一特点?(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3)孔隙——狭小。①读一读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作者经过孔隙时的感受。②这么狭小的孔隙,当我们准备通过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非常紧张、害怕)③作者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后脑、肩背、臀部、脚跟都贴着船底。)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过孔隙的感觉。假设你就是这样一个从后脑、肩背、臀部一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