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整理25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6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整理25篇).docx

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整理25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整理25篇)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25篇《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新人教版角的度量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篇一:《角的度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的内容和练习四的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一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具准备:每个同学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两根相同的小棒,作业纸。教学过程:一、小组操作——深化角的本质教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一个信封,里面放有两根相同的小棒,但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相差很多。师:取出自己信封里的两根小棒摆角。同桌比一比,看谁摆的角达?师:同桌两个同学的小棒长短不一样,这样比较角的大小公平吗?二、层次铺垫——突破难点(一)量角器的认识1.认识量角器⑴让学生仔细观察量角器:上面有些什么?这些刻度怎么分的?这些数有什么规律?⑵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教师板书:中心、0刻度线、内刻度、外刻度。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展示: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份是1°。2.游戏师:我们做个游戏,看怎么把我们的身体变成一个达量角器。教师带着学生量手臂伸开,右(左)手是0刻度线,,手是180刻度线胸前是中心点,也可以看成角的顶点。下面我们用身体表示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是什么样的。从0度开始,即从两臂重合开始,右(左)臂不动,左(右)臂慢慢展开,一起表示出0度到90度的逐步变化过程,到90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继续91度,100度??180度。师:我们表示量角器上各个度数的角时,哪里在动,哪里不动?回答后小结:0刻度线不动,每个度数的角都是从0刻度线处张开的。(二)用量角器量角1.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在量角器内刻度上找出角(90°、30°、60°135°)并用手比划同样大的角,再在三角板上找到这些角并记一记。2.学习量角的方法⑴教师出示一个角,先让学生估计大小,在尝试用量角器量角。⑵学生小组交流探究量角的方法。⑶教师演示详细介绍量角的步骤并板书。⑷出示60°、120°的角,让学生读出角的度数(在作业纸上)。根据手中的量角器,师生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呢?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三)知识整理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一起来回顾一下。量角器的结构有那些?应该作业量角?现在,我们一起来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三、拓展延伸——熟练应用1.做一做:教材38页中的“做一做”。2.量一量:教材39页第3题各时间所成的角的度数。3.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反思:“角的度量”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本课突破对策具体步骤如下:1.由角的大小的意义引出可以用单位小角来度量角的大小。2.做游戏(伸展运动)想象角的动态变化,为抽象的量角器测量奠定了直观的基础。3.学习量角器的测量和内外刻度原理,都是采取层层渗透、处处铺垫的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篇二:《角的度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教材第26~28页二、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量角器,认识内刻度线、外刻度线、0刻度线和中心点。知道角的计数单位“度”及相关知识。2、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各种角的度数。四、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板。五、过程:(一)导入教师:昨天我们根据角的边张开的大小认识了几种角,你们还记得吗?学生说后,请他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即: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大家会比较角的大小吗?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近的角,问同学:∠a和∠b谁大谁小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a和∠b究竟谁大呢?那大多少呢?大一点?这一点又代表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相信学过这节课后,你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角的度量设计意图:通过以问题的形式引出量角器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究中学习。(二)探究新知1、认识量角器教师:为了使测量更准确,描述更清楚,就产生了标准的测量角的工具——量角器。(板书:量角器)出示一个量角器。教师边说边演示: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板书: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