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6课《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教学设计课程内容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王进喜等人的图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总结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失误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挫折,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教材分析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第6课,主要介绍的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本课知识点较多,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艰辛的探索,讲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开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功与失误。二是建设成就,介绍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大批模范人物。本课教材通过这两条主线,既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艰辛,道路的曲折,又体现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发展趋势。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时空观念、掌握了一定的史料实证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从而构建自己的历史价值观。但是本课涉及的知识点多,层次多,理论色彩浓,学生又缺乏亲身的感受。因而学生要正确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的图像或资料,重现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从各类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使学生在分析史料的基础上形成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将难点问题分层解析,通过设问置疑,层层递进,形成对历史史事的客观判断。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教学难点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曲折的原因;正确认识“文化大革命”。教学过程第6课艰苦探索与建设成就新课导入:壁画《大豆过江》1958年作;壁画《一种树四种果》1958年作为什么1958年会出现这种壁画?一、探究点: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中共八大的举行1)时间、地点:1956年9月、北京(2)概况: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政治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探索中的失误(1)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乘风破浪》(2)大跃进运动农业:浮夸风工业:全民大办钢铁农业战线连续放出亩产万斤粮的“卫星”课件展出人民日报内容农业中的“浮夸风”,课件展出浮夸风漫画工业方面的大跃进以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为中心,课件展出大炼钢铁图画(3)人民公社化运动(课件展出相关图画)开始时间:1958年8月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4)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和启示:原因: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启示: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3.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背景:国民经济陷入困境(2)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3)成果:1965年,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二、探究点:“文化大革命”(一)“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880(二)过程1.开始的标志:1966年,5月16《五一六通知》2.主要表现方式方式一:红卫兵动方式二:大字报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三)林彪集团与四人帮的覆灭1、林彪集团的覆灭标志:“九一三”事件2、四人帮的覆灭(1)“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形成(2)“四五运动”性质:悼念周总理、拥护邓小平、声讨“四人帮”的强大抗议运动。意义: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3)意义:“四人帮”被粉碎标志着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四)“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