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与文化.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戏曲与文化.doc

戏曲与文化.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UGC229P/CRS2042戲曲與文化陳澤蕾辦公室:許讓成樓410室電話:31614390電郵:HYPERLINK"mailto:samchan@cuhk.edu.hk"samchan@cuhk.edu.hk課程目的:本課程旨在向學生介紹戲曲的基礎藝術程式(如:程式性、象徵性、唱唸做打、行當),以及不同地方戲曲的特色(如:京劇、崑曲、越劇、粵劇),並期望在這基礎之上,啟發同學思考戲曲表演中的文化現象和議題(如:「中國」想象、「香港」身份認同、性別議題、傳統與創新的拉扯)。藉著表演欣賞、劇本研讀和文本分析,本課程期望讓同學掌握戲曲文化的基礎知識,並且進而對戲曲藝術和文化作多角度的思考。課程大綱:初識戲曲---歌舞演故事國劇與京劇崑曲傳承戲劇與宗教---神功戲越劇的社會改革意義地方與家國的相依相附---從黃梅戲到黃梅調戲曲與政治---樣板戲、志士班香港粵劇的靈巧多變廣東說唱參觀香港文化博物館《梨園生輝—唐滌生與任劍輝》、《粵劇文物館》25/9/201011:00欣賞《神功戲》31/10/2010荔枝窩(鴻運劇團日戲)網上教學資源以及課程告示:HYPERLINK"http://webct.cuhk.edu.hk/webct/entryPageIns.dowebct"http://webct.cuhk.edu.hk/webct/entryPageIns.dowebct閱讀文章:章詒和主編:《中國戲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頁19-127。黃泉鋒編:《中國音樂導賞》(香港:商務出版社,2010)。第五至七章。JoshuaGoldstein,“LandscapeandFigure,NationandCharacter”inDramaKings.L.A:UniversityofCalifornia,2007.p.175-208.傅謹:《薪火相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田根勝:《近代戲劇的傳承與開拓》(上海:三聯書店,2005)。陳守仁:《儀式、信仰、演劇﹕神功粵劇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郭英德:《世俗的祭禮---中國戲曲的宗教精神》下編(國際文化出版社,1988),頁163-192。賴伯疆、黃鏡明:《粵劇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8)。傅謹:《二十世紀中國戲劇的現代性與本土化》(台北:國家出版社,2005),253-304。齊如山:《國劇藝術匯考》(瀋陽:遼寧敎育出版社,1998)。Riley,Jo.“Shenfen(Identity)”,“Yuan(Round)”ChineseTheatreandtheActorinPerformance.Cambridge,U.K.;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Wichmann,Elizabeth.“TraditionaltheaterincontemporaryChina”,inMackerras,Colin(ed.).ChineseTheater:FromItsOriginsToThePresentDay.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Press,1983.評分方法:導修報告與參與:40%短文:20%期末考試:40%導修:次數題目1.白蛇傳之斷橋(京劇):劇本2白蛇傳之斷橋(京劇):表演3牡丹亭之驚夢(崑劇):劇本4牡丹亭之驚夢(崑劇):表演5紫釵記之劍合釵圓(粵劇):劇本6紫釵記之劍合釵圓(粵劇):表演劇本:作者生平、創作背景、劇本賞析表演:唱唸做表、舞臺美術、音樂處理擬定導修主題報告組別須於報告前最少一星期與助教作一次討論須於報告前最少一天把文章或MSPowerpoint檔案上載至webct供同學閱讀各小組須於導修提問一條問題,或與報告組別討論一條問題短文:以參觀展覽或觀戲為題材,或抒感想,或作評論800-1000字遞交日期:17/11/2010在課堂中遞交予助教,遲交將按日扣一分級,即A等文章,遲一日為B,兩日為C,如此類推。可提早於17/11/2010的課堂遞交予助教。期末考試:8/12上午十時正於webct發卷,同學必須於9/12下午七時或以前交回答題兩條必答題,每題作答字數約1000-15000字,合共2000-3000字學習期望:了解戲曲藝術特色。認識戲曲欣賞品評之法。思考藝術與社會文化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