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校园痛点的创新创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难点、痛点、误区,以及解决方案。不要为了比赛刻意营造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当下比赛盛行,不少项目团队为了获奖,刻意营造一种新模式迎合比赛,殊不知这是本末倒置,效果会更差。原因如下:1、刻意营造的商业模式跟计划书内容对不上号,写不出、讲不出味道。2、比赛和实践脱轨,方向越来越乱,团队信心受挫。3、遵照项目本质,正向去挖掘亮点,理清楚项目逻辑,助力实践,更加从容地应对比赛,提高获奖概率。4、不要为了比赛而比赛,创新创业教育本质是鼓励实践,而非搞一场比赛。急功近利,适得其反。5、比赛是为了更好梳理商业模式、理清项目思绪,从而更好指导实践,而非自陷泥潭,越陷越深。6、一个项目是否适合创业、参赛,立项之初就已确定。不好的项目再怎么包装,也很难突破。如果发现项目实在进阶不了,不妨换一种思路,或者回炉再造,来年再战,不急于一时。创新创业无时不在、无处不在。7、立项前做好市场痛点、团队能力以及其他可行性分析,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实践、厚积薄发创新创业教育大抵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培育,上课、挖掘项目+团队、各项配套服务。这个阶段难在没项目、老师学生不积极、预算不足、不知如何开展、奖励措施无法落到实处。第二阶段则是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培训、打磨、升级,也就是平日里我们经常看到专家辅导项目,其目的就是包装、完善项目计划书,旨在获奖。在我看来,最难不过第一阶段。如果说帮高校解决第一阶段的问题,那无疑是雪中送炭,如果只是在第二阶段起到作用,那是锦上添花。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如果你有好项目,稍稍辅导也能获奖;如果你没任何基础,就算大罗神仙也无可奈何。浙大历年在互联网+大赛屡获金奖,今年更是拔得头筹,斩获7金。7金是什么概念?今年互联网+全国有9个省是零金,有8个省(包括台湾)是一金,也就是一个浙大顶过16个省的金奖总数量,一校之力持平16省,成绩不可谓不惊人。然而,浙大做双创教育20年,其校长就是双创领导小组组长,其重视程度、投入之大、坚持之久,有如此成绩,也是合理之中。以比赛为抓手,倒逼双创教育改革,这是策略。但是不少高校只顾比赛,罔顾基础教育,这样怎么可能出得了成绩。等到大赛来临时,到处请专家,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牛逼的专家又能怎么办呢?专家还能给你项目,就算给你项目,有团队吗,就算日夜培训,不是自己的项目,能讲好吗?双创教育本身就是实践课,不少老师天天培训,培训完回去,第一依旧不知道怎么做;第二,也不积极去做,更多只想获奖,一步到位。有多少能够沉下心来研究双创教育,有多少能够坚持去做一遍。只有真正去做,不停留在理论,遇到问题就解决、学习进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双创教师可以从哪几方面提升能力双创指导教师,我觉得应该需具备以下几点:1、看的项目的要多,这样所指导的项目大概处在什么位置,心里有数。懂得的行业、项目越多,提出的问题越有水平,不至于老是那几个“你的优势是什么?”“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类的问题。2、指导写商策的时候,要跟实践结合,不能脱离项目运营单独去写策划书,这样写不出来味道的。3、诊断项目可从痛点(市场)分析、解决方案、运营现状、竞争优势这四个主要板块进行,其他的次之处理。很多团队在分析市场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不痛不痒,或者不着边际,或者是伪痛点,这点指导老师要懂得辨别、对症下药。解决方案逻辑要清晰,合理可执行。运营现状挑重点讲,扬长避短。竞争优势深入、客观分析,优点突出,略带缺点。4、比赛打磨、指导,大概已有一套完整思路,应该聚焦人力、财力去攻克最大难题,就是没项目、不积极、不懂怎么做双创。如果错在开始,那么后面也注定是错的。一个项目适不适合参赛,适不适合生存,其实一开始立项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所以,双创教育、创业启蒙尤为重要。立项前,做好分析,分析客户(谁是真正的目标客户、容量属性)、分析竞争对手(有没有能力分得一杯羹)、分析自己(团队是否具备这个专业和执行力),至少可以更清楚要不要做、怎么做,不至于到处踩雷。5、罗马非一日建成,双创教育这个环节才是最重要的。大赛只是双创教育的塔尖,如果不建设好塔基,想要直接凌空起步,只会摔得更惨。学校双创专职教师缺乏,如何破局?不少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的时候都遇到一个问题:人手不足。培训过的学校有此反馈者比比皆是。经常一个学校全职、专职做双创教育的不超过5人,甚至更少,更多的都是挂名、兼职而已。如果说创新创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