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校】四川省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入学)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
上传人:诗文****仙女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全国重点校】四川省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入学)语文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

【全国重点校】四川省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入学)语文试题Word版缺答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2019级高一下期4月月考语文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道德修养方面,陶渊明提出“抱朴含真”作为奉行的原则。“朴”,本是老子的观念,他曾说过“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复归于朴”“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等。老子所说的“朴”有时指道,即宇宙万物的总根源、绝对精神之类的东西,有时又指未曾沾染礼法和智巧的淳朴、素朴的人性。陶渊明所说的“抱朴含真”用的是后一种意义上的“朴”的概念。关于“真”,陶渊明在诗歌《连雨独饮》中说:“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百情远,是忘了世情,但还没有忘天。再进一步,连天也忘却了。但天并未离去,这体现为“真”,即天真。什么是真呢?《庄子》中说:“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又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真”与世俗相对立,指的就是人类自然的本性。“抱朴含真”的意思就是,保持这种本性,使它免受礼教的约束或名利的牵绊。在陶渊明看来,一个人只要善于养真,保持真想,就能独立于污浊的社会之外了。“抱朴含真”又体现了陶渊明的社会理想。他认为,上古生民是最真朴、最淳厚的,“悠悠上古,阙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名教【注】兴起之后,人们才渐渐失去真性:“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他的理想是摆脱礼教加在人身上的种种巧饰、虚伪和对名利的欲望,恢复类似上古时代人类的自然本性。如果人人都能如此,那么社会的污浊丑恶就可以随之消除;一个淳朴的“傲然自足”的社会就可以建立起来。他的《桃花源诗并记》生动具体地描绘了这个“抱朴含真”的理想社会的图景。在这里,“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草木识节和,木衰知风厉”,没有人为的智巧,人人从事着劳动。这自给自足、自然自得的桃花源,便是陶渊明社会理想的体现。陶渊明敏锐地感受到社会的腐败、黑暗和虚伪,他厌恶这个社会,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仅仅这一点已经显示了他的伟大。但陶渊明对社会的不满,主要是不满意社会道德的堕落。他努力探索社会黑暗的根源,寻求一个光明纯洁的社会,但他找错了门径,找到了人性和道德的范畴里。似乎“智巧萌”“大伪兴”便是社会腐败的根源,只要用“自然”之义去净化人类的道德,就可以达到净化社会的目的。他像一切看不到未来的人一样,只能从往古的传说中寻求理想,他所找到的理想不过是一个不可企及的“神界”,幽闭在桃花源之中,永远得不到实现的机会。陶渊明用自然为标准去衡量现实,发现了现实的丑恶和虚伪,主张返回自然的人性,返回原始社会的自然与淳朴。他以自然为旗帜,和虚伪的名教、黑暗的政治以及竞逐名利的世俗社会相对抗。这些都是可贵的。然而陶渊明并没有完全摆脱名教的束缚,立善成名对他还有诱惑,崇尚自然和顺从名教两种思想在他心中交战,使他不能安宁。﹙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注】名教:以正名分为中心的封建礼教,泛指旧时为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对人们思想行为设置的一整套规范。1、下列关于“抱朴含真”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抱朴含真”是陶渊明提出的为世人所奉行的道德修养方面的原则。B.“抱朴含真”中的“朴”指的是未曾沾染礼法和智巧的淳朴、素朴的人性。C.“抱朴含真”能使人们独立于污浊的社会之外,免受礼教的约束或名利的萦绕。D.“抱朴含真”的处世原则体现了陶渊明自给自足、自然自得的社会理想。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陶渊明在继承老子的“朴”的思想和庄子“真”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抱朴含真”的原则,并努力付诸实践。B.陶渊明认为,如果人人能恢复最真朴、最淳厚的自然本性,那么就能建立一个“傲然自足”的理想社会。C.陶渊明对社会的不满,主要是不满社会道德的堕落,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受人敬仰的人。D.陶渊明尽管崇尚自然,但他并没有完全摆脱名教的束缚,崇尚自然和顺从名教两种思想常常使他不能安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厌恶腐败、黑暗和虚伪的当时社会,并努力探索社会黑暗的根源,但令人遗憾的是,他并没有找到社会黑暗的真正根源。B.“抱朴含真”的处世原则对陶渊明的诗歌创作有重大影响,其辞官归隐、躬耕山林的诗歌就是具体体现之一。C.陶渊明“抱朴含真”的思想虽然只是对世俗社会和名教礼法的消极逃避,但也有反抗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积极意义。D.鲁迅曾说:“陶渊明并不是浑身静穆,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浑身静穆”应指顺从名教,“金刚怒目”应指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材料一:在第四十三届世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