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桦甸市第一实验小学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实施方案“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只有当阅读成为师生的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时,学校才具有了不竭的发展动力。为此,我校将以创建“书香校园”为载体,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养童年。让教师在读书中享受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快乐、工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认知。通过读书,振奋人的精神,健全人的品格,提升人的境界,让阅读为师生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读书共同体,共同创建充满书香之气的校园,通过教师阅读来引领学生阅读,以师生共读来拉动亲子阅读,以家校互动来促进“书香家庭”的形成,促进全民学习活动的落实,有效遏制“学习无用论”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的付效应,进而为打造学习型社会开道助航,为营造和谐社会推波助澜。二、活动目标:1、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朗朗,书香萦绕”的良好氛围,使学校充满书香气,教师拥有书卷气,学生带有书生气。使阅读真正成为师生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一种收获。2、规范读书活动管理流程,创建读书活动长效运行机制,将读书工作融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当中。3、激励教师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净化灵魂,丰富精神,提升教育智慧与能力,争做“书香教师”和“学者型教师”。4、引导学生达到从“阅读”到“悦读”的境界,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丰厚文化底蕴,陶冶情操。三、活动主题全员阅读,领悟方法,同享快乐;润泽经典,滋润心灵,积淀生命。四、活动内容以开展“书香家庭”、“书香班级”“书香年组”“书香年段”、“书香少年”、“书香教师”的评选为活动载体,营造“领导与教师研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学生与家长同读”的全员阅读的氛围,激发师生的读书热情,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书香之气,具体活动内容如下:(一)营造读书氛围,丰厚学习资源。1、增加学校图书量。根据师生的读书计划提前购置各类书籍,为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坚实的物质保障。为教师购齐《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建议》、《教海漫记》、《于丹论语心得》、《尝试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等集体阅读数目,确保每人一套。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必读书目》购置各类书籍,丰富图书种类,每年定期为学生更换图书1万册。真正发挥图书室的职能,完善师生借阅制度,做好新书推荐工作。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将图书室内的教辅资料和学校征订的教育刊物及时发放到各年组,并建立各教研组的图书角,教师个人征订的教育刊物也可以充实到教研组图书角中,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2、开放学校阅览室。设置师生阅览室,全天开放,管理机制健全,真正方便于师生阅读和查找资料。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每楼层设置一个阅览室,根据各楼层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陈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籍和报刊,便于学生选择和交流。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为教师配备图书管理小助手。3、建设班级图书角。每班以学生自愿捐赠的形式建设本班的图书角,每位学生在自己的书后面都要附上自己的读书心得,使图书角真正成为学生交流资源和思想的驿站,将书越读越厚,同时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配备图书管理员,规范借阅制度,开展“好书换着看”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学校图书室内的课外读物定期分发到各个班级,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进行更换,高效利用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4、创建家庭小书房。家庭教育是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和家长根据家庭状况在家中建立个人的小书箱、藏书柜、小书房,养成爱护书籍的好习惯。让书香“走进”每一个家庭,拓宽学生的读书天地,让学生的读书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及至家庭,形成“小手拉大手,同读一本书”的氛围。5、创设读书展示版。学校利用校园内的展版、标语牌、宣传栏定期展示一些师生读书作品、名人名言,乃至优秀师生的“读书格言”。从小处入手,细处着眼,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书香的气息,让师生在浓郁的书香中启迪心智,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陶冶情操。6、定期开展读书节。将读书活动融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设立“读书日”和“读书节”,每周三下午为全校师生统一阅读时间,每年11月份的第一周为举行全校师生的读书节活动,通过竞赛、经验交流、读书沙龙等形式展示师生的读书成果。7、专家引领促提升。学校将聘请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学者和较有权威的教育专家,为教师做读书动员及各类讲座,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校园的重要意义,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