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适应性月考试题(四)(含解析).doc
上传人:山柳****魔王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适应性月考试题(四)(含解析).doc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适应性月考试题(四)(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适应性月考试题(四)(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中含有N、Fe等大量元素B.N元素是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索C.ATP的元素组成与脱氧核糖的元素组成相同D.组成生物大分子的每一个单体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答案】D【解析】【分析】(1)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2)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3)脂质是由C、H、O元素构成,有些含有N、P;(4)糖类是由C、H、O元素组成.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详解】A、Fe属于微量元素,A错误;B、脂质中的磷脂含有C、H、O、N、P,B错误;C、ATP含有C、H、O、N、P,脱氧核糖含有C、H、O,C错误;D、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以碳链为骨架,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识记各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区分C项中的脱氧核糖和脱氧核糖核酸(DNA)。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可能含有同一种酶B.细胞核是所有细胞的遗传信息库C.所有生物多肽链的合成都在核糖体上进行D.染色体和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3、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有细胞都含有核糖体;4、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位于细胞核中。【详解】A、呼吸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A正确;B、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B错误;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所以所有生物多肽链的合成都在核糖体上进行,C正确;D、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各种细胞器的组成物质、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特点,细胞分化实质是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3.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水分子进出细胞平衡时,内外溶液浓度一定相等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步骤是:水解—冲洗—染色—制片—观察C.“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大小是自变量,扩散速度是因变量D.新制的斐林试剂是含有铜离子的碱性溶液,可被麦芽糖还原生成砖红色沉淀【答案】D【解析】分析】1、斐林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可以鉴定还原糖;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为取材→用80%盐酸水解材料5min→用蒸馏水冲洗材料3-4次→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5min→观察DNA和RNA分布;3、渗透作用是水等溶剂分子从低浓度一侧扩散到高浓度一侧的现象.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动物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4、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详解】A、植物由于有细胞壁,不能无限制吸水,所以当水分子进出细胞平衡时,有可能细胞液浓度仍然大于外界溶液浓度,A错误;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步骤为: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B错误;C、“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大小是自变量,因变量是NaOH的扩散效率(NaOH扩散速度是相同的),C错误;D、斐林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并且是混合使用,麦芽糖是还原糖,可被麦芽糖还原生成砖红色沉淀,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和“还原糖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4.如图表示某大棚种植的水稻幼苗体内两种物质的相对浓度的变化,I阶段处于适宜环境条件下,II阶段表示改变了某种环境条件后短时间内两种物质的变化趋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物质乙转变成物质甲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图中I阶段所改变的环境条件可能是降低了CO2浓度C.由I阶段反应最终达到平衡时叶绿体中甲相对浓度比乙高D.I、II阶段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TP的合成速率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在正常情况下甲的含量是乙的两倍,可以推知甲是C5,乙是C3;光合作用过程中,若降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