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3作业:1-2 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森林****来了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3作业:1-2 汉代儒学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3作业:1-2汉代儒学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时分层作业(二)(建议用时:35分钟)1.比起秦代焚书坑儒,汉代独尊儒术的成功之处在于()A.以思想统一维护了政治的大一统B.以温和的手段解决意识形态问题C.大力开展以儒学经典为内容的教育D.为君主专制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B[秦代焚书坑儒体现了法制和暴力的倾向,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用思想统一维护政治大一统,和秦朝相比手段比较温和,故选B项;A项属于汉代“独尊儒术”思想的特点,没有体现出与秦代的比较;C项是提高儒家思想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君主专制在秦朝已经实施,故D项错误。]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D.韩非、董仲舒D[先秦时期法家的代表是韩非,汉朝时期儒家的代表是董仲舒。故选D项。]3.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根本原因在于()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B[汉武帝时期,需要以文化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的“大一统”。]4.孟子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两者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A.主张民贵君轻B.维护统治秩序C.强调层层分封D.体现以德治民B[“君权神授”认为皇帝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上天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这实际上是一种愚民,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大一统”指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统一,也是一种维护统治秩序的政策。故选B项。]5.董仲舒认为:“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察于天之意,无穷极之仁也”。这说明董仲舒()A.宣扬君权神授B.将儒学神学化C.倡导儒学,推行教化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材料主要说明董仲舒力图将“仁”与“天”联系起来,用“天人感应”思想解释“仁”,反映了汉代儒学神学化的特点,故B项正确。]6.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儒学的正统地位奠基,汉代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B[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的本质和特点,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建立了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学,将儒学神学化,以此维护君主专制,故B项符合题意。]7.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反映了当时()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B[题干材料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的经典,结合时间“两汉时期”,可知在两汉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备受重视,故选B项。]8.汉代儒学家普遍对天文历法感兴趣,并有所研究。李约瑟也说:“天文和历法一直是'正统'的两家之学。”这是因为当时新儒学宣扬()A.格物致知,求科学之真B.皇帝代表天统治天下C.君权神授,三教合一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D[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家普遍研究天象,这实际上是受到“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故选D项;A、B、C三项与汉代儒学的内容不符,排除。]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别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史概论》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据《汉书·董仲舒传》(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2)根据上述材料,自战国到西汉,统治阶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