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3作业:6-4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An****70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3作业:6-4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WORD版含解析.doc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3作业:6-4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时分层作业(十九)(建议用时:20分钟)1.康德认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以下主张与康德思想存在对应关系的是()A.人生而自由B.人的思想自由C.感性比理性更重要D.浪漫主义B[根据材料中康德强调的“理性的自由”可推理出其主张人的思想自由,尤其是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A、C、D三项都与卢梭的思想有关,故选B项。]2.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表明康德()A.反对暴力革命B.主张自由和理性C.反对财产平等D.主张实行法治B[由“道德定律”可知,康德崇尚理性。康德在“人生而自由”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自由的观点,阐述了启蒙的真谛,其主张更为科学和理性。]3.康德提出了“人非工具”的观点。下列对其含义的理解,不准确的是()A.人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B.强调了以人为本,尊重别人的感受C.体现了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的思想D.促使人们对不同文明保持宽容心态D[“人非工具”意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故A、B、C三项表述正确;提倡人们宽容不同文明是浪漫主义思潮的主张之一,故D项符合题意。]4.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据此可以得出()A.康德强调人的自由是有限的B.启蒙思想是以道德为核心的C.理性主义是康德的核心思想D.德国启蒙运动强调道德A[由题干中的“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可知,康德强调人的自由要受到道德的制约,即说明人的自由在道德的范围内,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B项错误;C、D两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5.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这里的“批判”的含义是()A.独立思考,理性判断B.批驳错误,判断是非C.自我批评,相互批评D.批斗异端,打倒反动A[康德是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批判”是指运用理性观察事物,故A项正确;B项体现不出理性的内涵,排除;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运用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C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批判”不是批斗异端,打倒反动,故排除。]6.卢梭之所以被称为“浪漫主义之父”,主要是因为他()A.生活在18世纪中期B.是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C.震动了整个欧洲思想界D.否认将理性视为人类行为的向导,强调人的情感D[A、B、C三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是他的思想主张,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形成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潮,因此使其成为“浪漫主义之父”。]7.德国诗人海涅曾这样总结康德的思想:最初把上帝赶出了家门,而后来又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这反映了当时()A.人们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B.“科学万能论”让理性无限扩大C.反对天主教会成为时代的潮流D.人们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D[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的杰出代表,与“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不符,故A项错误;“科学万能论”让理性无限扩大,反对天主教会成为时代的潮流,又与材料“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矛盾,故B、C两项错误;材料“把上帝赶出了家门”体现了理性的一面,“把上帝请了回来”体现了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的一面,故D项正确。]8.18世纪中期,在卢梭等人的推动下,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震动了整个欧洲思想界。当时,这一社会思潮()A.崇尚人的理性至上B.导致个人主义膨胀C.反对依靠情感办事D.排斥人的独特个性B[浪漫主义思潮宣扬人的感情至上,认为听任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极大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但它由于过度强调张扬个性而导致了个人主义的膨胀。]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是宗法人伦关系中的义理的人,是内省的、让与的、利他的、与人和谐的普遍义务主体。中国的人文精神虽然说“人是万物之灵”,但却是在身份确定和依附情形下的人。正像有学者所说的:“把人看成群体的分子,不是个体,而是角色,得出人是具有群体生存需要,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的结论,并把仁爱、正义、宽容、和谐、义务、贡献之类纳入这种认识中,认为个人都是他所属关系的派生物,他的命运同群体息息相关。这是中国人文主义的人论。”--摘编自苏丽娜、陈利音《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兼议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材料二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还是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无论是人们对“神本主义”的拒斥,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