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Jo****63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5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docx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孤独之旅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孤独之旅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体验成长的感受。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3、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重点难点1、重点:⑴体验成长的感受。⑵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2、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激趣课文题目《孤独之旅》是编者加的,文章题目本身可以多种多样,它所体现的是作者的不同侧重点,比如,可以侧重于人物、可以侧重于情节或主题思想等。节选的文章似乎可以给出不同的题目,例如:父与子、小康放鸭记;放鸭、放鸭之旅;成长之旅等。那么,相比较于《孤独之旅》,课文的题目则侧重于什么呢?老师认为,是为了更加诗意化地表达小说的主题思想,用其他题目都把文章坐实了。只有“孤独”一词,本身是忧郁而诗意的,它与诗歌的浪漫特质相符。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与哲学家等,无不是在“孤独”中升华和创造的。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说:“孤独是所有杰出人物的命运”!但是,“孤独”虽是每个人都有,却又是非常抽象的一种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而曹文轩却用文字和他独特的风格,把“孤独”很好地传达了。简介作家指导阅读: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有:《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等。其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以诗意化的笔触和意境来表现一切,追求小说的语言美、意境美和含蓄美。本文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了解背景《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全书共9章,作者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麻油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他父亲因一次撞船事故而破产、生病。杜小康只好辍学,帮父亲去治病。父亲病好后,借钱买来了500只苗鸭,要杜小康一道乘小船到三百里以外的芦荡去放鸭,那里有活鱼虾,鸭子吃了长得快,还能产出双黄蛋。节选部分就从这里开始。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二是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曹文轩《前方》二、探究生趣(一)整体感知:走入孤独之旅速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四个字概括):讨论并归纳:开端:写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感受。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结局:写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二)研读课文:聆听孤独之声从文中划出体现杜小康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句子,体会“孤独”的含义。学生读书,圈点勾画,交流发言。教师引导点拨,齐读重要语句。Ppt展示一些线索语句:1.想上学(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②2.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未知的。9322;3.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4.最大的敌人……它就是孤独。5.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哇哇大哭起来……6.在心里清楚了一点:他们已经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7.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8.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9.望着异乡的天空……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10.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出发时——茫然恐惧到达苇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感到孤独时间一久——不再忽然恐慌那天雨后天晴——坚强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麽?题目概括了主人公放鸭生活的全过程,“孤独”渗透于人物放鸭期间的全部生活空间和心灵空间。对杜小康来说,“孤独”含义是:①、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②、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③、对未来的恐惧。慢慢放鸭,路何处是尽头?这一切构成了人生的一段“孤独之旅”。总之,小说通过杜小康与父亲离家到芦苇荡放鸭的经历的叙述,描写了杜小康从幼稚、软弱、恋家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心灵成熟的男子汉的过程。(三)环境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