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贯通对接历史.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古今贯通对接历史.doc

古今贯通对接历史.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今贯通对接历史片断一:《圆明园在哭泣》一课“辉煌的圆明园”板块中,课件出示圆明园部分景点的图片和三维动画,让学生鉴赏。随着“先秦青铜器、黄金编钟……”一一呈现,学生在惊叹声中了解到圆明园珍宝的价值无法计算。“残破的圆明园”板块中,播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片断,在如泣如诉的音乐声中,响起教师充满激情的话语:“著名的书画作品被抢光烧光了,奇珍异宝被抢光烧光了,精美的建筑物被火烧塌了。整整三天的燃烧,仿佛仙境似的园林——圆明园只剩下满目疮痍,残垣断壁。”片断二:《圆明园在哭泣》一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不平等条约的资料。课中,学生四人小组交流。然后课件出示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让学生合作算一算赔款金额,与当时清朝政府的财政总收入进行对比;在清朝疆域图上画出被帝国主义列强割占的领土。片断三:《圆明园在哭泣》一课,当学生充分感受了圆明园从辉煌走向毁灭后,引入了一则关于圆明园是否重建的新闻报道,让学生对这一话题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学生分析历史、结合国情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大家认识到圆明园目前的主要价值,早已不是百年前的建筑、园林的辉煌,而是被侵略者焚毁后留下的耻辱,是永远的国耻纪念地。修复是对历史文物的彻底破坏。反思:品德与社会课史地内容教学要注重现实社会与史地内容之间的联系,做到“古今贯通”,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中去感悟;再走出历史,对接现实,古为今用。1、激活历史——使静态的历史“活”起来。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历史教学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激活静态的历史,呈现给学生鲜活的生命、精彩的故事、动人的事例,感人的画面,努力使静态的历史“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道德情感。片断一以美轮美奂的图片、活生生的视频、如泣如诉的音乐、充满激情的话语,形象地再现了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残破,使学生感同身受,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心痛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2、体验历史——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体验。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历史教学应关注儿童已有的经验,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深化道德情感。片断二学生在“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算算、比比、画画”的活动中体验,认识了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危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3、对接现实——联系现实中以史为鉴。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面对真实生活,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品德与社会课的历史内容教学,不仅要“走近”历史、“走进”历史,还要善于把历史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对接,努力挖掘历史内容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走出历史”、“审视历史”。片断三这样的辩论,让历史与现实链接,有效地指导了学生如何以史为鉴。史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