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利用生活中的物质进行化学实验绵阳市游仙中学杨萍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这不仅表现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也表现在很多化学概念是从生活得出来的,许多的化学实验中的物质可以用生活中来。所以生活中的物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是很有意义的。下面是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总结:化学实验中的蜡烛。从探究蜡烛的燃烧开始,蜡烛就成为化学实验的一名重要成员。许多的化学实验会用到蜡烛,老师也可以设计一些与蜡烛有关的实验让同学们做。1、用蜡烛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是准确的定量,而是方便让学生观察到液面的上升,同时做为对照实验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可燃物要用红磷。)2、在灭火的实验中,可以用一高一矮两只燃烧的蜡烛,罩上一个烧杯,高的蜡烛先熄灭,让学生明白火灾现场中气体受热,密度减小,所以逃生时要匍匐前进。3、炭黑的产生可以用于课堂演示。以前曾认为这些实验学生在生活中都有认识,没有必要在课堂上来做,也曾把它们布置成家庭小实验,但是后来发现学生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些实验简单或怕麻烦,不做实验或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这些小实验,时间不多,但效果好。用水果来替代原子,做分子模型。例如:用紅色的小蕃茄代表氢原子,小桔子代表氧原子,用牙签将它们組合在一起构成的水分子顏色亮丽,特別醒目,同时材料好找,方便展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在初中化学中要反复用到,在分子和原子、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的配平都可以用来展示,便于学生理解。有的老师喜欢用电脑动画,但我认为如果能配以水果模型,学生会更新鲜,更关注。可乐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1、在研究活性炭的吸附性时,可以补充这样一个小实验:可乐变雪碧,用简易的净水装置,将可乐中的色素吸附,使可乐变成雪碧。便于学生理解活性炭的作用:吸附可溶于水的有色有味的物质。2、在学完二氧化碳的性质后,可以出一个实验探究题,用实验证明可乐中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这个任务许多多老师以为简单,实际大相径庭。如果老师不做好引导,学生拿着可乐、药品、仪器也做不出这个实验,而且费时很多。一些学生没有取样的概念,有的学生拿着可乐猛摇,更多的学生知道方法却不知怎么动手。这需要老师做好铺垫。实际要比理论复杂的多,这个实验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3、在学习气体的溶解度时,小组同学准备一瓶可乐和一只小试管,就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开瓶前先用手捏瓶壁,感受一下瓶内的压强。打开瓶盖,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得出气体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倒出一试管的可乐,小心静置,稳定后,用手握住试管壁,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得出气体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铁与酸反应的生成亚铁盐,浅绿色的溶液是很难快速给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的。如果用月饼中的双吸剂或暖宝宝中的物质来做实验,会很快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同时它们也可以用于在帮助学生学习纯净物和混合物时可用它来设计实验让学生体会混合物分离成纯净物,从而体会概念。如果有用铁吸引,会观察到黑色的铁粉,为一些推断题提供了感性认识。但要注意双吸剂的保管,一定要密闭,则会被氧化,影响实验现象。不过也可以用于铁生锈条件的探究。金属材料的学习中,让学生收集各种金属,准备一张砂纸,各种各样的材料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为学生自己归纳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做了准备,而且学生也很容易得出生活中常用的大多是金属的合金,合金是混合物等结论,还有许多让老师都无法解释的发现,比如保险丝,有学生找来的粗的保险丝,里面包裹一种黄色粉末。学生的问题自然就出来了,学生会问:黄色粉末是什么,我建设他们上网查查,还真有人去查了,一个很陌生的名字。有的电线拆开皮是黄色金属,用砂纸一打磨,里面是白色的。学生问我这是铜还是铝?我还真答不出来。不知这种电线是徦货,还是有我不知道的新的专利技术。学生用打火机验证保险丝的熔点低时,发现保险丝能燃烧,很兴奋,其实这里又包含很多可以探究的问题。在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中,学生找来了各种铁(铁钉、铁丝、大头针、曲别针、订书针等)放到硫酸铜溶液中,有的很快就反应了,有的半天无动静(铁丝、铁钉速度很快,大头针、曲别针没反应)这是怎么回事?可以当做一个探究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有的学生去网上查,说查不到,有的学生查到了,原来大头针等表面镀了一层镍。有的同学发现时间长了大头针表面会出现一层光亮的铜,与铁钉上的铜不一样。这说明了什么?可以问问学生让他们思考。洗洁精的乳化作用的实验,很多老师觉得只要洗过碗就能知道,所以不做这个实验。还记得一个男生发亮的双眼,灿烂的笑脸,他兴奋地对我说:“杨老师,变小了,油珠变小了。”我上去一看了,才发现,我天天洗碗,看到的只是泡沫,只有在试管中实验才能从侧面看到液面下的小油珠的变化情况,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乳化有深刻的认识。任何一门学科的都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让学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