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小常识.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医中药小常识.doc

中医中药小常识.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中药小常识一、中医的把脉和治病1、把脉就能知病治病吗?许多患者以为中医诊病主要靠“把脉”。传说:某某大夫把脉可准了,不用患者说病一把脉把病都给你说出来。其实诊脉只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一个小部分,只有通过“四诊”全面详细的收集到患者的各种体征才能准确的按照中医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以及“脏腑,六经,卫气营血,经络,三焦”等立辩证方法,分析出患者的病因病机,然后再对症治疗。这是一个科学的理法方药的全过程,而一些没有正规学习的所谓医生,喜欢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利用一些患者对中医的不了解来卖弄自己的“高明”打造自己的“名声”而已。古代时,因为没有科学仪器,只能依据人体各部位的动脉动在医生指下的感受来推断某些病症的寒热虚实,在里在表等,古时称为“三部九侯”手腕上的寸口脉只是其中的一部,后因其他部位诊查时的不方便只保留寸口诊脉,同时必须结合四诊的其他资料来做综合分析。个别医生通过不动声色的望闻和变通问诊的方式掌握了患者的大概病机。反过来却在患者面前大肆渲染把脉的“神妙”,于是便造成流传和误导。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利用外行人对些行无知的“行业骗术”。认真的患者可以调查一下,凡是这种只靠把脉便能诊病的医生,他们实际治疗效果往往是低能而无果。这种做法极大地危害了中医的科学性,伤害了患者的根本利益。其实高明的医生理注重望,闻,问诊,最重要的是舌诊和问诊,他们不用脉诊照样能取得充好的效果,古代医学家“舍脉从证”的病例数不胜数,同时疗效也十分彰显。2、治病不能急功近利。原始社会的人就长心肝脾肺肾,就吃山珍海味蔬菜与米粮,人体变化和其他社会发展的速度相比,是绝对缓慢的。世界上最难的科研课题就是人体本身,人体的健康与疾病未知数太多太多,切不可幻想撞大运,有什么特效药一用就好。中医汤药虽然难吃,方法陈旧。但是它却是经过世界上历史最长考验的有效方法。也是唯一的一种灵活辩证,一人一方,针对性最强的治病方法。几千年来,尽管它又“土”又难吃,但就是因为它的实践效果,使得任何先进的医疗技术都无法取代这古老而又生机盎然的“汤药”(包括针灸按摩等绿色中医疗法,目前国际上正在快速推广)。人一量有病,一定要找个好医生,科学辩证施治,不要急于求效。许多疑难重病是不能迅速治愈的,正常的病程应该是逐步轻症状与痛苦的同时,疾病会不知不觉中慢慢治愈(急性外感病等除外)。二、中医的观舌诊病观舌诊病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医认为,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舌苔的变化主要反映气血的盛衰,而舌苔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因此,通过看舌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质,轻重与变化。观舌质:正常情况下,舌质为色泽淡红,胖瘦适中,运动自如。舌淡为阳虚,气血不足;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状则为气虚,阳虚;舌红色深则多为执证,舌质越红就说明热象越重(热证相当于西医的炎症性疾病);舌表紫则可能为热证也可能为寒证(即阳气不足以对抗寒邪)。这就需要根据身体的其他表现加以综合判断;而舌有瘀点或班点,则多体内有瘀血,舌歪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观舌苔:在中医看来,舌苔的表现往往可以反映出胃肠道的状况。正常舌苔为薄白一层,干湿知足。厚苔多表示病情较盛,或有胃肠积滞,有胀气,消化不良等。舌苔越厚表示“邪”越盛,病情越重。但倘若少舌苔甚至没有舌苔的话,则表示身体机体正气不足,胃气大虚。此外,舌苔的颜色也颇有讲究;热证多表现为黄苔,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说明热越重;还有一种是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说明消化系统的状态很差。当然,公观看舌头,只能粗粗“相一相”身体状况,如果要准确判断疾病的病因并做出诊断,还需要有经验的中医结合其他症状进行综合判断。三、中医常用的内治法1、清热: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般称为实热。邪在气分的宜用辛凉清热;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用苦寒清热;热盛伤津的宜用甘寒清热;热在营血的宜用凉血清执法等。由阴虚而生的内热,称为虚热,宜用养阴有滋养肺阴,肝阴,肾阴和养血,滋液等多种方法,须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应用。在热病伤阴阶段,也可参合养阴清热法。另有气虚而致的发热,宜用甘温补气药治疗,不属清热范围。2、解毒:指解除病毒的一种治法。“毒”有热毒,寒毒,疫毒,蛊毒,湿毒,火毒及食物中毒等,因病情不同,有内服和外治等各种不同方法。临床上以毒症较为多见,常用清热解毒药物,如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山豆根等。3、降火:指治疗热盛火升的一种方法。“火”有虚火,实火的区别,故治疗亦有不同。1)降虚火,指用滋阴降火的药物,以治疗阴虚火升的咽痛,咯血,颜面升火,虚烦易怒,眩晕失眠,舌红口燥,脉细数等症。常用药物如玄参,生地,丹皮等。2)降实火,指用清泄降火等药物,以治疗肝火上长的目赤,头痛或胃火炽盛的齿痛,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