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4.1泥石流灾害(zāihài)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xiànxiàng)。泥石流经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泥石流所到之处,一切尽被摧毁。2、泥石流的分布泥石流分布于70多个国家(guójiā)和地区,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南、北美洲。多发地带:环太平洋褶皱带(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欧亚大陆内部的一些褶皱山区。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guójiā)存在泥石流的潜在威胁。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哥伦比亚、秘鲁、瑞士、中国、日本。日本,竟然有泥石流沟62000多条,在春季、雨季经常爆发。1970年,秘鲁的瓦斯卡兰山爆发泥石流,500多万立方米的雪水夹带泥石,以1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冲向秘鲁的容加依城,造成2.3万人死亡,灾难景象惨不忍睹。1985年,哥伦比亚的鲁伊斯火山泥石流,以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冲击了近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qízhōng)包括城镇、农村、田地,哥伦比亚的阿美罗城成为废墟,造成2.5万人死亡,15万家畜死亡,13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高达50亿美元。在1998年,5月6日,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等地区突然遭到建国以来非常罕见的泥石流灾难(zāinàn)。造成100多人死亡,200多人失踪,2000多人无家可归。菲律宾中部于2006年02月17日发生灾难(zāinàn)性山地泥石流,洪水和泥石吞没了当地整个村庄。菲律宾政府已经紧急疏散了另外5个村庄的居民。救援人员已在被泥石流吞噬的村庄中找出109具尸体,现在有近3000人失踪,恐怕已经遇难。2、泥石流的分布(fēnbù)无灾区(zāiqū)中国,有泥石流沟1万多条,其中的大多数分布在西藏、四川、云南、甘肃。四川、云南多是雨水泥石流,青藏高原则多是冰雪泥石流。中国有70多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潜在威胁。泥石流发生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上多发生在降雨集中的雨季和高山冰雪强烈消融季节,空间(kōngjiān)上多分布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陡峻山区。我国泥石流时空分布格局:南强北弱、西多东少、南早北晚、东先西后。我国遭受过泥石流危害的省会城市: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百座县城受到泥石流的直接威胁和危害;在省会城市中,甘肃的兰州、青海的西宁、山西的太原等均遭受过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其中(qízhōng)兰州和太原的泥石流造成了众多人员死亡;此外,香港特别行政区城区也曾多次遭受过严重的泥石流灾害;我国最新的直辖市——重庆市城区,在2007年7月,也遭受了泥石流危害。青海(qīnɡhǎi)西宁北山临家崖泥石流沟我国遭受泥石流危害严重的铁路有20条铁路干线的走向经过(jīngguò)1400余条泥石流分布范围内,1949年以来,先后发生中断铁路运行的泥石流灾害300余起,有33个车站被淤埋。在我国的公路网中,以川藏、川滇、川陕、川甘等线路的泥石流灾害最严重,仅川藏公路沿线就有泥石流沟1000余条,先后发生泥石流灾害400余起,每年因泥石流灾害阻碍车辆行驶时间长达1-6个月。我国遭受泥石流危害严重的铁路其中受泥石流危害最严重的是成昆铁路和东川铁路支线。成昆沿线分布(fēnbù)有泥石流沟500多条,是全国铁路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铁路区段,自1971年通车到上世纪90年代,冲毁桥梁、淤埋铁路和车站的灾害多次发生,几乎每年泥石流都要造成断道停车的灾害。宝成铁路全线有泥石流沟160条,1981年在罕见连续暴雨的作用下,沿线60余处遭受泥石流灾害,其中淤埋车站5个,50余座桥涵线路被冲毁淤埋,泥石流灌入隧道4座,中断行车2个多月,铁路复修费达4亿元。泥石流还对一些河流航道造成严重危害,如金沙江中下游、雅砻江中下游和嘉陵江中下游等,泥石流活动及其堆积物是这些河段通航的最大障碍。泥石流还对修建于河道上的水电工程造成很大危害,如云南省近几年受泥石流冲毁的中、小型(xiǎoxíng)水电站达360余座、水库50余座;上千座水库因泥石流活动而严重淤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4、泥石流灾害(zāihài)的特点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明显的受地形(dìxíng)、地质和降水条件的控制。特别是在地形(dìxíng)条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1、泥石流在我国集中分布在两个带上。一个是青藏高原、盆地与东部的低山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2、在上述两个带中,泥石流又集中分布在一些沿大断裂,深大断裂发育的河流沟谷两侧。这是我国泥石流的密度最大,活动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地带。3、在各大型构造带中,具有高频率的泥石流又往往(wǎngwǎng)集中在板岩、片岩、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千枚岩等变质岩系及泥岩、页岩、泥灰岩、煤系等软弱岩系和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区。4、泥石流的分布还与大气降水、冰雪融化的显著特征密切相关。即高频率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