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编.docx
上传人:努力****绮亦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编.docx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_1.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和理解相关词语。2、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心中的坚定信念,以及信念产生的奇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非同寻常的深沉父爱以及蕴藏其中的巨大力量。4、领悟作者抓住认为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积累活的语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子心中的坚定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以及力量。【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2、同学们,你们还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3、经过预习,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所讲的地震发生在什么地方?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从哪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大地震?4、情境学词。出示洛衫矶地震废墟图,师描述地震过后的惨状。地震过后,留下来的是什么?是废墟,还有瓦砾,还可能会发生大爆炸,还有不幸被瓦砾砸着的人和物。5、看到这片“废墟”,你有什么感觉?人们会怎样面对这片大地震后的废墟呢?二、通读全文,理清脉络1、自由读课文。释疑。2、指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跟大家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思路:“六要素”??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品读“了不起”的父亲(3-12自然段)1、引读:在整件事情的发展中,有两个人会给你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是??父与子。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位父亲,看到这片大地震后留下的废墟,他的感受与表现跟别的父母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快速默读文段3-11自然段。先找出这位父亲与别的父母相同的地方。(找出语句并朗读出来)3、情境朗读,品味相同之处。(1)出示句子,随机朗读句子,读出悲痛绝望的语气。(2)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朗读句子。(3)读的时候感觉人们内心有多悲痛啊?你能说说他们内心的感觉吗?(4)过渡:同样是面对着充满意味气息的废墟,同样是这样的绝望悲痛,然而,这位父亲却选择了与别的父母并不一样的举动,你从那些地方看出不一样?找到父亲的所说所做。(5)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父亲的举动吗?(决不放弃)3、情境朗读,体会不同之处。(绝望而去,决不放弃)(1)读出不同??决不放弃。(出示文段,师读黑色字,生读蓝色字)师生互读文段。(2)引导:到底是什么,令这位父亲与别人如此不同?(3)出示: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①品句:这句话到底有什么魔力,让这位父亲拥有这样巨大的力量,支撑着他留在这片废墟上坚持挖掘?请你反复读读这个句子,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说出你的理解。(不管儿子是生是死,他都要跟儿子在一起)②请你读读这句话,体会这位父亲他充满坚定信念的内心。③集中出示父亲的举动句子,自由读语句,谈感受:出示:我看到了一位的父亲!(4)小结推进:再读了一遍,我们对父亲的举动有了更深的理解。是啊,日复一日,不断地对儿子重复说这句话,久而久之,这句话已经化作了父亲内心最坚定的信念。此时此刻,父亲心中坚信着什么呢?(5)出示:“儿子在等着我!”①反复读句子,说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相信儿子在等着他,不会死,对儿子的生存充满了希望……)②读出恰当的语气。(6)过渡推进:是啊,这坚定的信念已经化作超乎常人的力量!让我们来到当年的`地震现场,来到这位被常人看作是已经精神失常了的父亲的身边吧。他正在做什么呢?4、在场性体验,感受了不起的父亲形象。(1)创设情境(配乐朗读),引导体验:①师范读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②比较写法(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挖了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引导比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挖了36小时呢?反复读几遍,想想为什么。③这位父亲挖了36小时,我们看到了他这个模样??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④再现父亲挖掘的现场,引导学生作在场性体验:这挖掘的每时每刻是怎样过去的呀?假如我们就在这位父亲的身边,在这接近两天的长时间挖掘中,我们亲眼目睹了父亲的哪些经历,体会到父亲的哪些不容易?★想象体验:困难,危险,伤痛,焦急,苦累……这位父亲在不停地用力挖,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生互动,角色体验,深入感悟。★朗读体验。(分组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