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精读课文,它讲述了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传奇故事。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赞扬了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二、教学目标1.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三、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十分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学生准备: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搜集有关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五、课时安排:第二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情境导入。导语:1989年,在美国洛杉矶一带发生了大地震。几分钟的时间里,房倒屋塌,成千上万的人受到伤害。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在1、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谁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儿呢?(指名交流)2、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课文最后是怎样称赞这一对父与子的?(板书:了不起)(二)、潜心读书,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2.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课件出示句段一: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比较句子的好处)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向他七岁的孩子的学校跑去。课件出示句段二: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他一边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一边跪在地上大哭起来。哭着哭着,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于是,他坚定地站起来,向那片废墟走去(1)从“眼前一片漆黑”你体会到了什么?(痛苦)痛苦到什么程度,用一个词来概括父亲此时的心情。(悲伤、绝望)(2)从“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中你体会到父亲怎样的情感变化?(3)透过“坚定”这个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4)朗读(指名读、齐读),读出父亲的痛苦与坚定(三)披文入情,理解感悟1、默读课文第4—10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出示课件思考题)(1)有哪些人来劝阻?是怎样劝阻的?(勾画出相关的语句)(2)从“双眼直直地”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交流3、面对这些劝阻,这位父亲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课件句子、齐读)师:是的,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这如山的父爱坚不可摧,这伟大的力量不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最朴素的话吗——“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位父亲依然不停地挖着、挖着。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没人再来阻止他。(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1、学习课文第11—23自然段课件出示11自然段,师范读(1)质疑:a、从哪里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b、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c、为什么说没人再来阻止他?课件出示句子: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他不停地挖着,没人再来阻止他。(比较句子的好处)他挖了三十六小时,没人再来阻止他。(2)你觉得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师板书:坚强执著)师:是的,父亲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那么,他的儿子又是怎样坚信承诺,和父亲重逢在一起的呢?(3)请大家自由读12至23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儿子的哪些画面感动了你。学生交流(4)、诵读经典句段,拓展延伸课件出示:(一)“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二)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5)讨论:你觉得阿曼达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先人后己(6)、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谈感受(五)、总结全文。师:是的,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精神,已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但愿这父子情深将永远地启迪着我们: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信念,不能放弃希望,这样就能取得成功。七、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八、课外延伸1、把你的心里话跟阿曼达或爸爸说一说、写一写。2、推荐课外阅读《背影》、《奇迹的名字叫父亲》。九、【板书设计】17地震中的父与子了不起父子坚定的信念执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