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公顷和平方千米执教者张艳双课时1所属教材目录1大数的认识2公顷和平方千米3角的度量4三位数乘两位数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7条形统计图8数学广角——优化9总复习教材分析1.从生活实际中呈现公顷和平方千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1以学生熟知的鸟巢照片为背景,引出公顷,例2以我国的国土面积直接引出平方千米。教材安排照片和文字说明的意图是要激发学习热情、引起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首先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国家体育馆和国土面积,激发学生的兴趣。例1的素材以公顷为单位,例2的素材以平方千米为单位,什么是1公顷?1平方千米有多大?为什么用公顷和平方千米作单位?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这些问题,并有解决这些疑问的迫切愿望。这时,兴趣从对景物的喜爱转移到数学内容上,注意力集中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上,例题的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开端。2.利用各种素材和活动帮助学生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要知道它们有多大。“知道”可以在观察中接受,也可以在操作实践中体会。教材为学生选择了多种渠道,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在头脑中留下1公顷、1平方千米的印象。教材理解学生形成面积单位观念的困难,给他们反复感受的机会,使印象逐渐清晰、逐步深刻。学情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由于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不容易亲身体验,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是基于想象的基础。而在教学平方千米时,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大,本身公顷已经够大了,再加上平方千米,学生更是缺乏平方千米知识的了解。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这样的面积单位,是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的,需要不断地累积表象认识。一个正确的数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他们慢慢去体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面积概念。2.认识和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体会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3.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单位换算。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和实践活动,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关系,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关系及简单的换算。难点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概念。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教学公顷、平方千米教学时,我想从学生已学的面积单位话题引入,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然后引出较大的面积单位,当学生对较大的面积单位产生困惑时,必然提出问题进行质疑,借此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上课时,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感受较大的面积。老师向学生说明测量土地面积时,需要用到比平方米大的单位——公顷,并告诉学生1公顷有多大。然后让学生借助估测感受1公顷的大小。如:可以让学生在操场上用测绳测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走一走,观测1公顷的大小;可以根据教室的面积推想操场的面积等。在对1公顷有了一定的感知后,我再介绍比公顷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并让学生借助1公顷推想1平方千米的大小,初步建立平方千米的概念。老师可进一步向学生介绍当地的土地面积、我国的国土面积等,感受平方千米是用来测量更大的土地面积的单位。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引入(4分钟)二、探究新知(18分钟)三、巩固练习(15分钟)1、提问:我们前面学习哪些面积单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你们能用手比划比划吗?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我们的操场?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到操场去认识比平方米大的面积单位。1、认识公顷的含义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要求: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3、实践应用。(回到教室)估一估我们的校园占地约多少公顷。4、认识平方千米。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大不大?有没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呢?在生活中,如果人们要进行更大面积的计算或是测量时还会用到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提示: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那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吗?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回忆是多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看。回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