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心转化“问题学生”之策略探讨①.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以爱心转化“问题学生”之策略探讨①.doc

以爱心转化“问题学生”之策略探讨①.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以爱心转化“问题学生”之策略探讨①摘要:当今对于“问题学生”的探讨仍然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我认为,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不管是与他们谈心,还是以赏识鼓励的策略引导他们走向成功,都离不开爱心。只要班主任能以关爱赏识之心,呵护问题学生,就能让他们的信心之火重新燃起。关键词:关爱赏识耐心问题学生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8(c)-0173-01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十余个春秋,但有些课堂教学的根本形式仍然没有改变,中小学的教育管理模式更无实质性变化,从而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尤其是初三的学生,面临将要毕业的现实,他们压抑的心理状态与学校管理制度的外部压力形成了矛盾,致使毕业班的“问题学生”日益增多。于是,在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中,对这部分“问题学生”采取怎样的教育措施才能有效,便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争相探讨的话题之一。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我进行了一些理论探索和教育实践,总结出几点经验,在此呈献出来,与大家共享。1让爱与心灵相通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知识的传授需要爱,学生的教育同样也需要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关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因此,对于那些“问题学生”,班主任不仅要注重教育,更要给予关爱。由于每一位“问题学生”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这就给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关爱”是联结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情感纽带,有了这条情感纽带,就能找到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因此,班主任要教育好本班的学生,就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也才能与学生之间有心灵的交融。班主任对“问题学生”的关爱就如同阳光和雨露,而“问题学生”就好像干涸的禾苗。有了雨露的滋润,禾苗才能茁壮成长。所以,我们的班主任要以关爱之心呵护这些问题学生,以“关爱”照亮他们心灵的灯塔。2让爱与赏识并行“赏识”是人不断奋进的动力,同样它也能帮助“问题学生”找回自信。周弘老师对自己的女儿周婷婷实施了赏识教育,培养出我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创造了一系列不平凡的奇迹。但这么多年来,纵使很多老师都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效仿周弘老师的“赏识”,但收效并不明显。我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老师对学生的赏识缺乏父亲对女儿的那种“爱”。因此,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中,要让爱与赏识并行。以往,有些班主任在教育“问题学生”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话语中夹杂着“白痴”、“笨蛋”等刺耳的字眼,这样的教育哪有“爱”可言。在班主任对学生没有“爱”的前提下,去实施所谓的“赏识教育”,那一定是达不到应有的赏识效果的。我的班上有一个学生叫王强,长得黑黑瘦瘦,目光中总透着一种冷漠,对外人也是充满敌意,一些任课老师就对他“敬而远之”,而我从心理上也对他有一种不悦之感,所以即使运用了多种教育方法,其中包括赏识教育,都无济于事,同时也更加重了我对他的无奈情绪。期中考试期间,王强捡到了英语老师丢的一个钥匙包(里面有几百元现金),他主动找到我,让我转交给英语老师。这个同学眼里的“坏家伙”,老师心中的“坏学生”,这一次他的善良,让人顿生爱怜,由此我的内心在深深的自责与反省。我不自觉地经常找他聊聊天、谈谈心,赏识他的善良、夸奖他的进步,仅仅半个月,他就有了很大改变。由此可见,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中,班主任的“赏识教育”,是在“爱”与平等的基础之上,才能让赏识真正地发挥其作用。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真心赏识孩子,就如一剂甜甜良药激励孩子;对待“问题学生”多一些赏识,他们就多一个机会走向成功。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孩子在赞许的雨露中绽放笑脸,让“问题学生”不再是我们工作中的“问题”。3让爱与宽容融合一次,学校组织大扫除。学生们干得都很卖力,等我去检查时,只有地面不干净。这时,只见张兵坐在那儿,其他人都忙着,我便说:“张兵,你去洗拖把,好吗?”“凭什么叫我去,我不去。”当教师十几年了,还没有遇见这样的学生,我一声未吭,自己去洗拖把,回来后我又带领其他几个学生把地面拖得干干净净。看见张兵尴尬的坐在那里,我望着他笑笑,就离开了。过了几天,张兵跑来对我说:“老师,上次我错了,我愿意当班里的劳动委员,以后大扫除,你就不要亲自干了”。听了这话,我真是很吃惊,但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从那以后,张兵上活动课时总要腾出半节课督促和带领同学们搞好卫生,然后才出去活动。初中学生已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简单地认同教师说的每一句话,班主任老师切忌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训斥学生,这样做只会加深学生和老师的对立情绪;也不能只用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去教育学生,这样难以取得学生心理上的认同。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我逼着张兵去洗拖把,即使他去了,一定是满肚子的不乐意,更不会在事后醒悟,主动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