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例探讨桥梁转体施工在铁路既有线施工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结合实例探讨桥梁转体施工在铁路既有线施工中的应用.doc

结合实例探讨桥梁转体施工在铁路既有线施工中的应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结合实例探讨桥梁转体施工在铁路既有线施工中的应用结合实例探讨桥梁转体施工在铁路既有线施工中的应用摘要:连续梁转体施工技术在铁路大桥中应用比较广泛,本文结合某高铁特大桥连续梁转体施工实例,介绍特大桥连续梁作为跨线桥的转体施工方案,阐明转体系统构造、转体设备以及转体实施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关键词:高铁特大桥;连续梁;转体施工Abstract:Continuousbeaminrailwaybridgerotationconstructiontechnologyiswidelyapplied;thispapercombinedwiththeconstructionpracticeofcontinuousbeamwithahigh-speedrailbridge,thebridgerotationconstructionschemeofcontinuousbeamasanoverpass,clarifiestheswivelsystemstructure,rotatingequipmentandtwiststheimplementationmethod,whichcanprovidereferenceforsimilarproject.Keywords:high-speedrailbridge;continuousbeam;Swivel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U44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31工程概况某大桥铁路的重点工程之一。该桥采用(48m+80m+48m)连续梁,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结构,三向预应力体系;中支点处梁高6.23m,边跨7.6m直线段梁高为3.83m,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变化(立面布置如图1所示)。为减少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该桥采用平衡转体施工,即先在某高铁线路外侧平行于线路位置悬灌浇筑梁体,达到强度后水平转动梁体,使主梁就位,然后调整梁体线形,封固球铰转动体系的上、下盘,最后浇筑合龙段,使全桥贯通。2转体系统转体系统由上转盘、下转盘、球铰、转体牵引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下转盘为支承转体结构全部重量的基础,转体完成后,与上转盘共同形成基础;下转盘上设置转体系统的下球铰、撑脚的环形滑道及转体拽拉千斤顶反力座等。球铰是平转法施工中转动系统的核心,是转体施工的关键结构,制作及安装精度要求很高。上转盘是转体的重要结构,在整个转体过程中形成多向、立体的受力状态。转体牵引系统由连续千斤顶、泵站、主控台、助推千斤顶、反力支座和牵引索等构成。3转体设备完成转体施工的设备主要有连续顶推千斤顶、液压泵站和主控台。连续顶推千斤顶按水平、平行、对称原则布置于转盘两侧。千斤顶的中心线必须与上转盘外圆相切,中心线高度与上转盘预埋钢绞线的中心线水平,同时要求两千斤顶到上转盘的距离相等;千斤顶放置于配套的反力架上,反力架通过电焊或高强螺栓与反力支座固定,反力支座与反力架提供连续千斤顶牵引反力;主控台置于视线开阔、能清楚观察现场整体情况的位置,转体设备布置图如图3所示。4转体结构牵引力计算4.1力矩计算根据规范可知,转体牵引力T=2FfR/3D,转动力矩M=TD=2fGR/3,由此计算可得:静摩擦力矩M1=T1D1=2f1GR1/3=2×0.1×45000×1.5/3=4500kN?m动摩擦力矩M2=T2D2=2f2GR2/3=2×0.06×45000×1.5/3=2700kN?m4.2牵引力计算启动与转动均由两台200t连续千斤顶和两台100t顶推共同作用。启动与转动过程中,动摩擦力矩由两台200t连续千斤顶提供,静摩擦力矩与动摩擦力矩间差值全部由2台100t顶推千斤顶提供则100t千斤顶顶推力,则有:2T1=2×[(M1-M2)/2R1]=2×[(4500-2700)/2×3.25]=2×276.9kN<2×1000kN由上述计算可知,采用该方式可满足转体需求。5转体实施5.1试转体通过试转体可以检验转体方案的实用性、可靠性,同时可以取得经验并找到差距,以便进一步改进预定的转体方案。试转时,应做好两项重要数据的测试工作:一是每分钟转动主桥的角度及悬臂端所转动的水平弦线距离;二是每点动一次悬臂端所转动水平弦线距离的数据。5.1.1试转方案试转体于正式转体前一天夜间天窗点内进行,转体角度3°,牵引索行程20.9cm,梁端线位移2m。试转体千斤顶牵引速度0.12m/min,计算试转体时间20.9/12=1.7min,转体时间不考虑惯性制动距制动时间。试转体到位后不回转,转体前通过插入在下转盘预留反力孔内的钢棒来架设限位梁,从而抵住转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