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八章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1.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中的相关业务活动。2.以管理当局认定为主线,推论内部控制目标和关键内部控制措施。3.了解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理解每项制度的目的和涉及的管理当局认定。4.了解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掌握应付账款的分析性复核程序。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的内容、控制测试程序和实质性测试程序。2、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3、预付账款、应付票据的实质性测试程序。【难点】1.应付账款的质性测试。2.固定资产的质性测试。3.累计折旧的质性测试。教学方法本课时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和练习。学时分配4学时第一节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性一、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二、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购货付款业务流程如下:第二节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一、概述二、采购交易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三、付款交易的内部控制、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序四、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第三节应付账款审计一、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期末应付账款是否存在;确定期末应付账款是否为被审计单位应履行的偿还义务;确定应付账款的发生及偿还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付账款的披露是否恰当。二、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1.根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方法对应付账款执行实质性分析程序:(1)将期末应付账款余额与期初余额进行比较,分析波动原因。(2)分析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要求被审计单位做出解释,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缺乏偿债能力或利用应付账款隐瞒利润;并注意其是否可能无须支付,对确实无须支付的应付款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3)计算应付账款与存货的比率,应付账款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并与以前年度相关比率对比分析,评价应付账款整体的合理性。(4)分析存货和营业成本等项目的增减变动,判断应付账款增减变动的合理性。2.检查应付账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建议作重分类调整。3.函证应付账款。一般情况下,并不必须函证应付账款,这是因为函证不能保证查出未记录的应付账款,况且注册会计师能够取得采购发票等外部凭证来证实应付账款的余额。但如果控制风险较高,某应付账款明细账户金额较大或被审计单位处于财务困难阶段,则应进行应付账款的函证。进行函证时,注册会师应选择较大金额的债权人,以及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金额不大、甚至为零,但为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作为函证对象。函证最好采用积极函证方式,并具体说明应付金额。如果存在未回函的重大项目,注册会计师应采用替代审计程序。比如,可以检查决算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实其是否已支付,同时检查该笔债务的相关凭证资料,核实交易事项的真实性。4.检查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应付账款。为了防止企业低估负债,注册会计师应检查被前无故意漏记应付账款行为。5.确定应付账款的披露是否恰当。一般来说,“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的合计数填列。如果被审计单位为上市公司,则通常在其财务报表附注中应说明有无欠持有5%以上(含5%)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单位账款;说明账龄超过3年的大额应付账款未偿还的原因,并在期后事项中反映资产负债表日后是否偿还。第四节固定资产审计一、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二、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检查固定资产的分类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结合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科目与报表数核对相符。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下方法对固定资产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1)计算固定资产原值与全年产量的比率,并与以前年度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可能发现闲置固定资产或已减少固定资产未在账户上注销的问题。(2)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旨在发现本期折旧额计算上可能存在的错误。(3)计算累计折旧与固定资产总成本的比率,将此比率同上期比较,旨在发现累计折旧核算上可能存在的错误。(4)比较本期各月之间、本期与以前各期之间的修理及维护费用,旨在发现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区分上可能存在的错误。(5)比较本期与以前各期的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由于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不断变化,各期之问固定资产增加和减少的数额可能相差很大。注册会计师应当深入分析其差异,并根据被审计单位以往和今后的生产经营趋势,判断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否合理。(6)分析固定资产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与在建工程、现金流量表、生产能力等相关信息交叉复核,检查固定资产相关金额的合理性和准确性。3.实地检查重要固定资产(如为首次接受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