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孙中山黄花岗起义简介: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在满清专制统治下的广州,响起了革命军举义的枪声,黄兴等一百多个志士,在敌强己弱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向当时的两广总督衙门发起进攻,史称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双方展开激战。由于种种原因,四路人马中有三路未能按时策应,起义军势孤力单、众寡悬殊,革命党人牺牲甚多,起义惨遭失败。黄花岗之役死难烈士共100多人,事后收殓烈士遗体72具。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8月10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出师北伐的决议,并咨请孙中山宣布军阀徐世昌罪状,明令出师讨伐,以谋国家之统一。1921年12月应邹鲁的请求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一书写的序言。文体介绍本文写于作者督师桂林准备北上讨伐北洋军阀之际,下定决心要“扫除中国一切政治上社会上旧染之污,而再造一庄严华丽之新民国”。于是写成了一篇借先烈之伟大精神以鼓舞士气、激励民心的战斗檄文。也可以说是一篇弘扬先烈革命精神,进行战斗动员的出征誓言。听读课文课文字词研习文章读第一段,思考:①在这一段中作者“痛”什么?(用文中具体语句回答)②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终,为什么作者却要强调它与成功的“武昌之役”是“并寿”的呢?(在原文中找出你的理由)这当中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二段:记叙因时局不宁,致使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不得流传的事实,表现了作者巨大的悲痛。读第二段,思考:①在本段中作者又“痛”什么?②“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两个时间短语,对表达作者情感有何意义?③用“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作类比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第三段:激励人们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实现理想的中华民国,从而使《事略》传世而不朽。读第三段,思考:①这段中,作者在“痛”什么?②这段是从“痛逝者”到“勖国人”非常突出的过渡,文中哪些内容直接表达了号召大家为民主革命事业奋斗的目的?第四段:总括写作目的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何在?(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小结:在这篇序文中作者哀悼为革命而牺牲的英雄烈士们,热情赞颂了他们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气概。高度评价了黄花岗起义的意义和影响,勉励革命党人和全国同胞继承先烈的遗志,共同奋斗,达到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目的。并提醒民国建立以来,一些革命目标尚未实现,同志尚须努力。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烈士坟茔,“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民国七年(1918),“始有墓碣之建修”,民国十年(1921),“始有事略之编纂”。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过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