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2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ppt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复习导入:1、979年北宋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民族政权有哪些?3、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第四节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预习提纲预习检测一—契丹的兴起和建国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由秦汉时的东胡族一支发展而来。其主要活动地区是在潢河(今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一带,过着逐水草迁徙的游牧、渔猎生活,逐渐发展为八个部落。唐朝初年,契丹八个部落组成部落联盟,接受唐朝的统辖。唐朝末年,契丹族势力发展起来。阿保机建立契丹国问题探究二:契丹国的统治在经济、文化和政治制度方面有哪些特点?4、契丹取得幽云十六州内容:1、契丹首领阿保机的主要贡献是①统一契丹②得到幽云十六州③提倡农业,接受汉族封建文化④在位期间创立契丹文字()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2011年衡水模拟)中国古代有些统治者为加强统治,解决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问题,曾经采用过类似“一国两制”的办法进行治理。下列制度中具有明显“一国两制”特征的是()A、西汉时期郡国并行制B、契丹的“蕃汉分治”制度C、西夏的部落兵制度D、元朝是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立行中书省3、对辽实行的“蕃汉分治”制度的正确理解有:①是一种民族分治,实际是阶级统治②它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一种肯定和保护③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化的过度④不利于民族融合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契丹建国后采取“蕃汉分治”制度的主要原因是A契丹与汉族民族矛盾尖锐B辽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D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预习检测二——宋辽和战问题探究三:如何认识和评价宋辽澶渊之盟的影响补充阅读……雄州容城归信县多市马出入边城中,为契丹籍送幽州。……河北榷场博买契丹羊,岁数万……公私岁费四十余万缗。……河北路有铜五十七万九千九百余斤,锡九千八百九十余斤。乃市易,务于榷场卖铜皆百斤。——《续资治通鉴长编》1、宋辽边境“生息蕃息,牛羊被野,带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A、削弱北宋的军事力量B、促进了北方畜牧业的发展C、使宋辽保持了较长久的和平关系D、辽宋统治都趋向腐朽2、宋辽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这次议和的背景是A、辽国财力无力支持战争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C、北宋财政上非常充足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预习检测三—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战党项是我国西北民族羌族的一支,故又称党项羌。南北朝以来,居住在今青海、甘肃和四川三省边境一带。党项族以姓氏作为部落名称,过着“衣皮毛、食牲畜”、“不事稼穑,土无五谷”的游牧生活,他们“逐水草而居,但候草木以计时岁”。社会形态尚处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公社末期,生产力水平低下,无法令赋税,也没有文字。唐玄宗时期,吐蕃强大,党项族在吐蕃的侵逼下,逐渐向今甘肃、宁夏、陕西西北一带迁徙,开始与汉族有了较频繁的接触,加速了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向奴隶社会阶段过渡。唐末,党项羌已发展成为一个足以与中原地区相抗衡的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割据政权。五代时中原多故,王命不及,党项夏州政权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机不断进取,经继迁(元昊祖父)、德明(元昊父亲)两代苦心经营,其势力进一步加强,疆域得以拓展,至元昊时期,党项政权已发展成为一支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完全可以与北宋、辽鼎足的割据势力。问题探究四:拓展延伸:宋辽澶渊之盟后形成了对峙局面,宋夏和议后,为什么不能说形成了宋夏对峙局面呢?下列选项中,在11世纪上半期与北宋并存,建都兴庆(今银川)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契丹族建立的辽C党项族建立的大夏B女真族建立的金D蒙古族建立的元归纳拓展:契丹、党项封建化进程的相同点见创新方案p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