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23.8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ppt

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利诉讼中的若干问题一、专利案件的种类(一)专利行政案件(以被告划分):1、诉中国专利局(专利法55条)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实施强制许可决定案件;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实施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案件;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行政复议决定案件。2、诉专利复审委员会(专利法41条、49条)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维持驳回申请复审决定案件);不服专利复审委员会专利权无效宣告请示决定案件;3、诉地方专利管理机关(专利法57、58、59条;细则79条)不服地方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行政决定案件(二)专利民事案件1、专利申请权纠纷案件;2、专利权权属纠纷案件;3、专利权、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4、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5、假冒他人专利纠纷案件;6、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费纠纷案件;(二)专利民事案件7、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奖励、报酬纠纷案件8、诉前申请停止侵权行为、财产保全案件;9、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纠纷案件;10、请求确认不侵犯专利权纠纷。(三)专利犯罪案件1、假冒他人专利罪(专利法58条、刑法216条);2、泄露国家秘密罪(专利法46条);3、徇私舞弊罪(专利法67条)。二、专利案件的诉讼管辖:(一)专利行政案件的管辖1、诉中国专利局和专利复审委员会的,由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管辖(法院内部由民五庭、行政庭分工负责);2、诉地方管理机关的,与专利民事案件的管辖相同。(二)专利民事案件的管辖1、级别管辖:实行特别指定管辖;69个中级人民法院对专利纠纷案件有管辖权: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各有两个中级法院,重庆市第一、第五中级法院(8个);27个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法院;4个经济特区中级法院,包括深圳、珠海、汕头、厦门;30个计划单列城市的中级法院,包括:大连、青岛、烟台、温州、佛山、潍坊、苏州、葫芦岛、宁波、景德镇、泉州、金华、南通、绵阳、东莞、江门、中山、株洲、宜春、包头。。。。。。(二)专利民事案件的管辖2、地域管辖:实行原告就被告、合同履行地原则、侵权行为地;侵权行为地包括:1)被控侵犯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产品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2)专利方法使用行为的实施地,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3)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制造、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4)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实施地;5)上述侵权行为的结果发生地。3、在销售地可以起诉制造行为,但必须将销售者作为共同被告;三、原告与被告(一)原告1、专利行政诉讼中的原告只能是行政决定的相对人。第三人作原告时,必须是真名实姓(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可以是任何人)。2、侵权诉讼中的原告是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指独占被许可人(可单独作原告)、排他被许可人(可共同作原告)、普通被许可人(经特别授权,可单独或共同作原告)。3、提出诉前临时禁令的原告为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包括: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专利财产权利的合法继承人等。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被许可人中,独占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可以单独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排他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在专利权人不申请的情况下,可以提出申请。不含普通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4、发明人资格纠纷、奖励报酬纠纷,原告只能是个人。(二)被告1、专利行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行政主管机关。2、专利侵权诉讼的被告(1)专利侵权诉讼中,依侵权产品追查侵权行为,依侵权行为选定被告。(2)专利侵权诉讼中可以追加被告(被告实施的技术由受让而来,可追加转让方为共同被告)。(3)专利侵权诉讼中发现多个被告如何起诉?针对同一专利实施的不同侵权行为(制造、销售、使用等),可以作为一个案件,将不同行为人作共同被告;针对同一专利实施的相同侵权行为(均为制造或者使用),应当分案起诉,相同的行为人不能作共同被告;针对不同专利实施的相同侵权行为(均为制造或者销售)或者不同侵权行为(分别制造或者销售),应当分案起诉。3、权属纠纷、发明人资格纠纷、奖励报酬纠纷,应以专利权人为被告。四、关于正当、合理的诉讼请求(一)停止侵权在专利侵权案件中,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发生侵权,均可以请求被告停止侵权。(二)赔礼道歉赔礼道歉只针对精神损害(人身权、名誉权)。对于不涉及精神权利的,请求赔礼道歉(特别是公开赔礼道歉)可能会被驳回。(三)赔偿损失1、停止侵权与赔偿损失可以分案起诉。2、对赔偿数额可以在诉讼中追加(在庭审结束前、审计之后提出)。3、赔偿计算方法要合法,数额要合理(只计算实际损失)。4、涉及专利法第63条第2款“不知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