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复习优化探究-选4-3(001).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历史总复习优化探究-选4-3(001).doc

历史总复习优化探究-选4-3(00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本草纲目》的部分插图材料二1953年春,世界著名学府莫斯科大学新校舍落成。在宽阔的礼堂两侧墙壁上,镶嵌着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的彩色大理石画像。其中,有哥白尼、伽利略、达尔文等人。中国两位著名科学家的画像也并列其中,一位是南北朝时期的大数学家祖冲之,另一位就是中国明代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1)上述图片反映出《本草纲目》在内容上的两个突出特点,请你指出并评价这样做的意义。(2)李时珍的画像为什么能够镶嵌在莫斯科大学新校礼堂两侧的墙壁上?解析:第(1)问以《本草纲目》图片切入,本题的图片从形式上看,插图本身就是一种特点,从图中的内容看,体现了分类的信息,再结合有关分类方面的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第(2)问着重突出了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等科技成就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即可。答案:(1)特点及意义:一是运用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这种分类思想是现代分类学的重要源泉之一;二是图文并茂,《本草纲目》附有1000多幅图,形象地表明了各种药物的复杂形态,既便于人们学习和辨认,又防止了混用和误用。(2)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在中国古代医药史上是一座丰碑,是“中国的百科全书”,也成为世界医药学的宝典之一,他的药物分类方法也领先于世界,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故李时珍被公认为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因而他的画像能够镶嵌在莫斯科大学新校礼堂两侧的墙壁上。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寻找石油,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曾耗费几百万美元在中国西北地区打了7口探井,后因收获甚微而离去。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在中国作了一番地质调查后,发表文章断言:“中国贫油。”1953年底,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天然石油的前景如何,李四光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认为中国陆地一定有石油,并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石油可采”。材料二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我国勘探部门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和勘探,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震惊世界。这不仅使李四光的理论和科学预见得到最有力的证明,还使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学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请回答:(1)材料一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把李四光请到中南海询问中国石油的前景的背景是什么?(2)材料二中中国找到大油田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李四光这一理论的正确性。(3)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李四光身上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结合1953年新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第(2)问要结合教材中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及新中国石油工业的重大成就来分析。第(3)问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答案:(1)背景:建国初期,石油严重短缺;国民经济恢复后开始的工业化建设,使国家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2)依据:他创立的地质力学理论。史实:根据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在地质部门、勘探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3)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3.(2014年唐山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中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征聘中国工程师。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设自己的路,由于我成了中国第一流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师不会再被人们所信赖,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詹天佑给美国老师的信材料二“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一类的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詹天佑(1)材料一中“如此艰巨的重任”指什么?外国人为什么认为“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詹天佑对中国铁路事业所做的贡献。我们可以从詹天佑身上学到哪些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对詹天佑历史贡献的评价分析能力。第(1)问,詹天佑是京张铁路的总设计师。“原因”可从中国的国情、修铁路地段的地理环境等方面分析得出。第(2)问,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贡献”,结合具体史实分析“精神”。答案:(1)担任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