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复习优化探究-选1模块归纳检测(001).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历史总复习优化探究-选1模块归纳检测(001).doc

历史总复习优化探究-选1模块归纳检测(00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2014年大连双基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其中究竟有哪些新东西呢?第一次变法条令,其中只有关于什伍连坐、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其他如奖励军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确立等级爵位制的改革,当初齐、楚、燕、赵、魏、韩亦各皆然。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条令,也是各国都已实行过了的。——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的“独创性措施”对秦国的贡献。(2)运用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解析:第(1)问,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归纳,但须注意回答角度是“独创性措施”,不要把商鞅变法所有内容都答上;第(2)问,首先提炼材料的观点,即历史的看待商鞅变法,不以后人的观点苛求商鞅变法,即从商鞅生活的时代的状况回答其变法的作用。答案:(1)实行连坐法,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奖励耕织,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抑制商业,有利于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2)评价: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国力,为后来统一奠定基础;变革了生产关系,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本人深信迟早我们会解决这种状况。我想,诸位同我的意见是一致的,那就是从上面解决要比由下边来解决好得多。”——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依据材料,指出导致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此导致的俄日两国改革在形式、影响等方面有何相同之处?解析:第(1)问材料一“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可知俄国改革原因是落后的农奴制,导致国内矛盾激化;而日本则是“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即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第(2)问在形式上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结合所学就影响而言,一方面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一方面都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答案:(1)不同:俄国改革原因是落后的农奴制,导致国内矛盾激化;日本改革的原因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2)相同: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都发展了本国经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条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关系永久性地取消。第二条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第三条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第四条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其额度由各省制定。——俄国《解放农奴法案》1861年2月19日材料二公元前350年,商鞅进行了第二次变法。……废除井田制,“开阡陌封疆”。……一方面用法令形式废除了井田制,就是所谓“坏井田,开阡陌”;另一方面是重新设置了新的阡陌封疆,用法令形式保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云梦秦简《法律问答》有一条律文:“盗徒封,赎耐”就是把私自移动田界看作“盗”的行为,要判处对刺(剃去鬓发),但允许出钱赎罪。——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三卷上古时代(下册)(1)据材料一,说明俄国《解放农奴法案》体现资本主义的立法精神。(2)材料一、二中,秦国与俄国实行的土地政策有何共同之处。解析:第(1)问中的立法精神也就是法制精神,把握材料一四条条文内容即可。第(2)问秦国与俄国土地政策的共同之处可从土地所有制(私有)以及土地所有权确立的过程(立法)等方面分析。答案:(1)以法律形式取消人身依附关系,农民获得自由;规定了法律上人人平等;确立产权交易原则。(2)共同:以立法形式保护土地所有权;确立土地私有制。4.(2014年贵阳四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史仲文《中国全史》材料二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审核批准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