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爆发的原因(1)根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重要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激化了各种矛盾,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2.走向世界大战(1)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①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法西斯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②1936年,日本发生“二二六”政变,成立听命于军部的内阁,法西斯体制确立。(6)影响①战后理性得到张扬,民主、人权、和平思想深入人心。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西欧主宰世界的时代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极格局。③欧亚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走向瓦解。④世界重心逐步向太平洋地区转移。⑤客观上推动战后新科技革命兴起。(7)历史教训①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其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②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作用。③落后就要挨打,创新、发展才有出路。④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法西斯的重要保证。世界和平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维护。【深化拓展】二战的胜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4)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5)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苏关系(1)七十年代的美苏关系①特征:美苏关系出现缓和。②原因a.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美苏两国的霸权地位受到冲击。b.美国经济陷入困境。c.美苏两国开始调整对外政策,美国提出了“尼克松主义”,苏联提出了缓和战略。③表现a.1972年尼克松访苏,标志着美、苏关系进入缓和高潮。b.1975年欧安会的召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西欧之间的关系。(2)八十年代的美苏关系①特征:战略优势转向美国,苏联实施战略收缩,美苏关系再次“缓和”。②原因a.美国提出了“卡特主义”和“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b.军备竞赛使苏联经济出现严重困难。c.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思维”理论,寻求与西方的缓和。③表现a.苏联收缩力量,不干涉东欧。b.与美国谈判并签署了《消除中程导弹条约》。3.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1)人类社会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3)美苏争霸,使人类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但高科技的威力使美苏双方都不敢轻易发动世界大战和核战争,只能实行核威慑。(4)我们必须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5)综合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深化拓展】雅尔塔体制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1)从实力对比看:“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2)从体制内涵看:美苏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真题印证】【例1】(2013年高考山东卷)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曾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④国联无力干涉。——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考查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第(1)问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做出预测的依据,需要对这一时期的大国关系有清晰的梳理和认识,第(2)问从对中国及远东的影响分析。【答案】(1)①的依据:苏联担心德国东侵,将战略重心放在欧洲。②的依据:英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推行绥靖政策。③的依据:美国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实行“中立”政策。④的依据:从“国联制度设计缺陷”“英法控制国联,实行绥靖政策”“国联不能制止战争的具体事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均可。(2)纵容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恶化了远东局势。【例2】(2013年高考海南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罗斯福总统发表演说,就自己的想法放了一个试探气球。他说:在世界上横行霸道的瘟疫,现在蔓延开了;爱好和平的国家应该同世界各国一致行动起来,防止疫症蔓延。可是他的演说在国内引来的却是一片反对声。报上的评论、私人的来信,都骂他是战争贩子:“把侵略者隔离起来吗?”“这种口吻太像威尔逊了!”罗斯福后来告诉一个朋友说:“你一心想领导人们前进,回头一看,跟着的却一个也没有。真可怕啊!”罗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