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常见病辨证论治.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7.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常见病辨证论治.pdf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常见病辨证论治.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常见病辨证论治本章预计分值:20~30分预计分章节重点提示值第一节治则与治法0~3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中医内科病证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第二节中医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5~18用中医外科病证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第三节中医外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4用中医妇科病证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第四节中医妇科病证的辨证论治2~4用中医儿科病证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第五节中医儿科病证的辨证论治2~4用第六节中医耳鼻咽喉科病证的辨中医耳鼻咽喉科病证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1~4证论治成药选用第一节治则与治法考点精讲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等治疗方法。一、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指的是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包括治标与治本、正治与反治。(一)治标与治本根据病证的标本主次不同,在治疗时就应有先后缓急的区别。分为:1.急则治其标:水臌病人、大出血病人,临床治疗时应该先治其标,后治其本。2.缓则治其本:肺痨咳嗽,多为肺肾阴虚导致,治疗时不应使用一般的治咳方法治其标,而应该采用滋养肺肾之法来治其本。3.标本兼治: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应该标本兼治。临床表现有身热、腹硬满痛、大便燥结、口干渴、舌燥苔焦黄时,标本俱急,治疗时应标本兼顾。另外比如,虚人感冒,素体气虚,反复外感,应该采用益气解表的治法,益气为治本,解表为治标,标本兼治。(二)正治与反治适应治则治法治法用药适应症分类证寒者热实寒表寒证用辛温解表药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方药进行治疗之证里寒证用辛热温里药热者寒实热表热证用辛凉解表药热性病证出现热象,用寒凉方药进行治疗正治(逆治)之证里热证用苦寒清里药阳虚用温阳药虚则补虚损性病证出现虚象,用补益作用的方药进行虚证阴虚用滋阴药之治疗气虚用补气药血虚用补血药水饮停留用逐水药食滞胃脘用消食导滞实则泻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逐邪实的方药进行治实证药之疗瘀血用活血化瘀药气滞用理气行滞药治则治法治法用药适应证热因热用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假热症状的病证真寒假热证寒因寒用用寒凉性质的药物治疗假寒症状的病证真热假寒证反治(从治)通因通用用通利祛邪的药物治疗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真实假虚证塞因塞用用补益的药物治疗有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真虚假实证独家记忆正治与反治1.正治,又称“逆治”,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口诀为:整你。注解:整=正=正治,你=逆=逆治。2.反治,又称“从治”,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口诀为:饭桶。注解:饭=反=反治,桶=从=从治。3.正治与反治的理解正治和反治是本节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正治适用于疾病的临床表现(现象)和证候性质(本质)相一致的病证。(1)正治是逆着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故又称“逆治”。如针对具有“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等临床表现的实热证患者,应用寒凉性的药物来治疗,即为“逆治”。正治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原则。(2)反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证,是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即采用方药或措施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如疾病发展过程的一定阶段,表现出寒的假象(实质是热),反用寒药治疗。究其实质,仍是在治病求本法则指导下,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疗的方法。(3)正治与反治相同之处,都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属于治病求本的范畴;不同之处在于,正治适用于病变本质与其外在表现相一致的病证,而反治则适用于病变本质与临床征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证。【例·最佳选择题】表热证用辛凉解表方药,里热证用清热泻火方药质量,体现的治法是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用热远热D.寒因寒用E.热因热用『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热者寒之:热性病证出现热象,用寒凉方药进行治疗。二、扶正祛邪扶正,指的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祛邪,指的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有利于正气的保存和恢复。扶正祛邪扶正祛邪对应病证单纯扶正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邪气不太盛的虚性病证单纯祛邪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扶正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实病证,扶正与祛邪兼用,可以达到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伤正的效兼用果先祛邪后扶适用于虽为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者扶正反而会助邪的病证正先扶正后祛适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正气过于虚弱,兼以攻邪,反而更伤正气,邪故应先扶正后祛邪三、调整阴阳中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