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直以来,幼教工作者们进行了许多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如“幼小衔接”课程为特色的园本课程,好多案例反思,幼小衔接的论文,但是现实工作中的幼小衔接形势却不容乐观。一.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现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教育的管理、教学模式偏重于小学阶段,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很少关注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直接向幼儿传授小学阶段才应该接受的具体教科书知识,它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分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这种教育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不许做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但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要求幼儿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读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且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却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缺少生动的游戏。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10遍甚至一页。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幼儿园以学知识为主,根本已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则更是危害不浅。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扼杀幼儿天性,与社会要求背道而弛,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二).违规办学前班现象严重存在。我们看到的是以各种名义办学前班、小学校内改名换姓办学前班、幼儿园为了生源、为了盈利办学前班,却美其名曰“大班”。这些都是普遍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顺利开展。有些学前班还上英语课,某种意义上是实行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不见得会取得多少效果,一旦实施不当,将会给幼儿心灵造成伤害,这种揠苗助长的行为对处于天真活泼时期的幼儿心理与生理都是一种摧残。(三).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教师尤其是一年级老师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知之甚少。师资薄弱局面的存在,不利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这种联系包括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及幼儿与小学生之间联系。幼儿园与小学没有一起研究衔接工作。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与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幼儿也没有去观察小学的环境,也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小学的学校环境和小学生角色都感到陌生。对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园教师有较深的感情,都有不愿意离开幼儿园的意念,这对幼儿园这个教育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很不利的。同时也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四).幼小衔接被忽视。虽然儿童个性强、但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而进入小学童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教师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变为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刚由幼儿班升上小学的幼儿心理情绪必定会经历兴奋、紧张、焦虑三个时期,由于小学对于协调工作忽视新入学的儿童或多或少的有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而出现抗拒心理。(五)、家长盲目追求家长教育理念的落后陈旧会影响幼小衔接。许多家长重视儿童知识积累而而不注意儿童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无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需要。拔苗助长压抑儿童个性,影响健康成长。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他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写字、拼音、还是算术,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能不能大胆回答,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但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问题。故而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压力,使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