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求职过程中遭遇的矛盾和困惑专业:学号:姓名:求职过程中遭遇的矛盾和困惑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对工作的满意率也只有47%。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再加上往年剩下没就业的,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和退伍复员的军人,估计至少需要1300万以上的新增岗位才能基本满足需求,但目前每年新增的岗位距离这样的需求还很远。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现在大学生已严重供过于求!现在早已不是大学生挑岗位,而是岗位挑大学生!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大学生毕业就是失业!类似于这样的反映大学生就业难的声音此起彼伏,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耳膜、动摇着我们的信心。于是,即将毕业的我们慌了,迷茫了,困惑了,原以为光明清晰的前途一下子变得遥不可及了。通过上网查询和自己的一些亲身体会,现将求职过程中遭遇的矛盾和困惑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选择类问题当今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选择,求职也不例外。如择业与就业、创业,专业与兴趣,城市的选择,用人单位的选择等。择业与就业、创业在当前的就业形势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在遭受着接二连三的求职失利的考验,累积的挫败感让许多人开始怀疑自己:学历太低、能力不足、没有经验……于是,迫于就业形势、生存问题和舆论压力等,许多毕业生开始对岗位不加选择。“先就业”本无可厚非,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思考和行为习惯。如果选择不慎,许多大学生最初的奋斗激情可能会被浇灭,会滋生出消极的情绪,对自身以后的发展有所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应在解决生存问题的前提下,将眼光放远,尽量选择能够锻炼自己的岗位。还有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期望与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专业结合起来干一番大事,不愿意平平庸庸、虚度年华;甚至有的因不愿屈居人下,看别人眼色等原因,渴望通过创业改变现状,甚至一举成名。然而,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位有成就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经历了艰苦卓绝的过程,需要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从开始走向彼岸。针对这个问题,大学生应对自己的综合能力做出正确评估,可以通过先参加与自己创业相关的工作来累积自己的知识、经验、资金、人脉等。2.专业与兴趣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感兴趣,所以希望能找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但同时又对丢弃自己学了四年的专业有点不舍。因此,不少大学生为此感到非常迷茫,难以确定职业方向。对于这个问题,“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大学生应尽量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岗位。因为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初期,都是探索寻找的阶段,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虽然专业并不是兴趣,但却是特长,更是自己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的有力武器,而且就算它现在和自己的兴趣不符,也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渐调整。3.城市的选择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4.5%的求职者愿意去“中小城市”,但同时也有52.2%的求职者更愿意在大城市打拼,尤其是一线大城市,就业首选北京、上海的求职者比率高达43.2%。但这一数据如果与30年前或者20年前,甚至10年前相比,已下降许多。其中缘由不难分析,相信许多同学都有“大城市”梦,但基于利弊的权衡分析,却又容易犹豫不决。大城市是精英的汇集点,虽然社会保障机制与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社会机遇多,但生活压力也大,节奏也快,竞争也更多;而二线城市的软硬件配套措施虽尚不完善,机遇也不同于一线城市,但人才容易脱颖而出。对于这个问题,求职者应在职业的基础上考虑,尽量避免高竞争区,只要你在这个行业领先的地方能够争得一席之地,再想转战其他城市的余地就大了,最终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4.用人单位的选择在求职中也会出现一个学生有多个用人单位可以选择的“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现象,这主要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单位间有明显的差距,但又各有优劣;一种是实力相当。针对第一种情况,作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建议大学生选择实力强的单位,因为它们往往有着完善的制度、成熟的单位文化和健全的培训机制,工作程序清晰明了,这些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而其他单位虽然机会可能较多,薪酬较高,但相比各方面可能都不规范,对自己以后发展帮助不大。针对第二种情况,则应该选择内部竞争环境好的单位,因为相比较而言,它更容易实现自我理想。二、工作经验问题如果是校内招聘,这个问题不太重要。但若是校外应聘,它往往会令很多应届毕业生望而却步。走进招聘会现场,我们会发现,很多岗位都有“要求几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要求。日前举行的2012年中国武汉人才智力交流大会上,企业高薪争揽技术人才,应届毕业生却被“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挡在了门外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没有工作,哪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