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1学期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年第1学期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pdf

学年第1学期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山西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高等教育学》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高等教育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说明()。A.师爱具有激励功能B.师爱具有感化功能C.师爱具有调节功能D.师爱具有榜样功能2.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能觉察别人觉察不到的事物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A.胆质汁B.抑郁质C.多血汁D.粘液质3.高等教育主要由地方举办,且不同程度上受中央政府的影响,这种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是()。A.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B.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C.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D.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4.在实验法的3个变量中,无须加以控制的变量是()。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1D.自变量与无关变量5.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称为()。A.发展法B.实验法C.系统法D.观察法6.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A.儿童早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7.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A.0~5岁B.6~8岁C.8~10岁D.10~12岁8.在历史研究法的运用中,主要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程度的评论被称为是()。A.外部评论B.内部评论C.辨伪评论D.证真评论9.提高问卷效度的关键是()。A.正确选题B.写好指导语C.问卷题目的行文技巧D.设计“目标体系”10.按实验控制程度划分,用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情况的是()。A.前实验B.真实验C.验证实验D.准实验2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1.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2.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美感和()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3.教师队伍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教师队伍的()和()。4.马克思主义认为,考查人的发展应当从人生活其中的()和()作为出发点。5.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任务分析、()、()、实施教学和()六个方面。6.分析问题就是要分析问题的()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7.()是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8.教学评价是依据(),对()所得测量结果进行的分析及解释。评卷人得分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1.简述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2.简述大学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3.简述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4.利用观察法进行研究时应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5.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学生的学绩测验评分?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2分,共24分)1.结合实际谈谈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2.试述教师应如何促进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3山西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高等教育学》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A2.B3.C4.B5.D6.A7.B8.B9.D10.D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1.教学活动过程;自我觉察2.理智感;道德感3.整体素质;适应能力4.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5.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教学评价6.要求;条件7.社会惰化8.教学目标;学绩测验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