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卷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评.docx
上传人:是你****芹呀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解析卷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评.docx

解析卷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评.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解析卷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综合测评练习题(含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N2O5属于氧化物②石油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可再生能源③“钻木取火”的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④化合物一定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⑤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会改变⑥若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则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A.②③⑤⑥B.①④C.①⑤D.③④2、下列有关空气及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大约占78%C.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气体是SO2、CO2、NO2、O3等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3、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A.闻气味B.观察颜色C.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4、下列总结的化学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B.BC.CD.D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Fe2+——亚铁离子B.3O2——6个氧原子C.He——一个氦元素D.——铝原子6、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A.炼钢B.急救C.气焊D.灭火7、下列粒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属于原子的是A.B.C.D.8、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氯属于金属元素B.氯的原子序数是17C.氯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D.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9、区别空气、氧气、氮气最好的方法是A.燃着的木条B.带火星的木条C.澄清石灰水D.比较密度10、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A.AB.BC.CD.D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化学。请回答生活中遇到的下列问题:(1)用炭素墨水笔填写档案材料,其原理是__________。(2)我们可以滴加___________来鉴别公园中的湖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_________。(3)生活中常见的蔗糖、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___;(4)氟化钠是某些牙膏的添加剂,能有效预防龋齿。如图是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钠原子结构示意图:①则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_,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填“失”或“得”)电子。②氟化钠可以由钠与氟气(F2)反应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2、某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蜡烛成分测定的实验,请你填写下列空白。3、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A图所表示的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B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__周期,若C中的x=8,则表示的粒子符号为___________;(2)D图中甲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_,F与Cl位于同一主族的原因是___________;4、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在8座冰上场馆中,均选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其制冷原理是液态二氧化碳蒸发_________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整个制冷系统的碳排放趋近于零,该技术有利于控制_________的加剧。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5、实验课上,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完成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并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甲)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1)t2时打开止水夹,最终水面大约上升至集气瓶_____刻度处。(2)结合乙图曲线,BC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________。6、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知:Y形管内装有红磷,Y形管体积(已去除胶塞占的体积)为amL,注射器中装有体积为bmL的水。实验步骤:检查气密性;用酒精灯加热红磷至燃烧;反应结束并冷却后,读取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cmL。(1)实验中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小,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2)根据实验数据,请写出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计算式___________(用含有a、b、c的式子表示)7、“碳中和”,中国在行动。“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1)2022年北京冬奥会采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碳排放几乎为零。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为了减缓______效应。(2)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______和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充分燃烧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