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6-《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功的物理意义,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理问题;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善于发现问题、乐于探索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其中,第一部分包括两方面内容: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通过对示例及生活现象的进一步分析概括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从而加深对做功必要因素的理解。第二部分,“功的计算”则是学生在明确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基础上,对两个因素对功的大小的定性影响分析逐步上升到定量角度的研究。本节内容不只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后面学习简单机械的重要基础,对于功的原理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它还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好教材。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建立“力”的概念,明确“力的作用效果”,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功”的概念和“做功两个必要因素”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便于理解和接受。但让学生准确判断“对物体是否做功”,深刻理解“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是本节教学比较困难的问题;另外,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但计算过程中的单位换算及相关细节仍然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四、教学策略与设计理念:(一)设计理念:(1)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我将教材处理成“认识功,理解功,计算功”三个环节,围绕学生的感性认识,结合学生的理性思考,逐步启发、引导学生徜徉于求知的殿堂,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自信地学。(2)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精心设计预习指导——体现自主;积极拓展合作空间——突出探究;有效提供展示平台——提升信心;合理设置习题演练——强化能力。(二)教学环境:民主、自由、和谐、学习兴趣浓厚的课堂环境(三)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激励——师生互动——生生互助(四)教学理念:(1)积极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课堂;(2)致力于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乐趣,在合作中提升自我。五、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相关计算难点:正确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理解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六、教学过程:内容设计意图★预习指导:1、阅读课本P62第一、二段内容,知道功的概念,思考课本P63想想议议中的问题。2、知道功所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思考不做功的情况;思考如何比较功的大小。1、任务具体,带着问题思考,有的放矢;2、层层深入设置问题,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为整节教学奠定基础(比较功的大小只要求思考定性关系)。认识功一、自学检测:1.分析课本P63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口头回答)(1)图11.1—2中做功的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2)图11.1-3的例子中力什么没有做功?2.在物理学中,如果有_______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_______,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___________。3.功所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是:(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判断下列情况力是否对物体做功:(没有做功的情况思考其原因)(1)牛拉着犁在田地里水平前进,牛的拉力做功。()(2)把物体举在高处静止不动,举的力做功。()(3)跳水运动员从10米高的跳台跳下,人的重力做功。()(4)小明提着水桶水平前进,小明提的力做功。()1、检验预习效果(学生基本可独立完成),夯实基础。2、采用不同形式进行个人或小组展示,提升能力,增强自信;发现问题,激发兴趣。3、由第3小题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到第4小题不做功的情况,层层深入,激发矛盾;强化重点,引出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理解功二、小组合作:(一)不做功的情况:独立思考:(口述理由)1.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高的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做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钟的过程是否做功?2.足球离开脚后还能在草地上滚动一段距离,踢的力是否对足球做功?3.起重机吊着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吗?合作一:小组讨论,总结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并各举一例说明:(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