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登鹳雀楼教案登鹳雀楼教案范文集合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鹳雀楼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登鹳雀楼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难点、重点: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指导朗读。教学准备:1、录音机、配乐朗诵磁带。2、挂图、活动的诗人和太阳。3、田字格黑板。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一起来背一背。(学生背诵)同学们都背得不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登鹳雀楼》)2、齐读课题,注意正音。二、解题、介绍作者1、登鹳雀楼是什么意思?2、登还可以说登什么?3、揭示挂图。述:鹳雀楼在山西永济县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鸟儿鹳雀在楼台上休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台叫做鹳雀楼。有一天,唐朝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将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的黄河,想了很多,就写下了这首诗。三、整体感知1、听录音。2、听完录音,同学们的心里在想什么呢?四、初读课文1、要求读准字音。2、检查:指名读后正音。3、再读古诗,想想哪些词语你能理解,还有哪些不能理解,将不能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五、学习理解诗意1、学习一二行。(1)指名读。(2)说说哪些词不懂,借助图画理解白日、依、尽。(3)指名说一二行诗意。(4)看图想象,说说黄河怎样流入大海。(5)小结:这两行诗主要讲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傍晚的太阳靠着山慢慢落下去,黄河滚滚地流入大海。(6)指导朗读。同学们想想,应该怎么读,试着在座位上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过渡: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象,诗人产生什么想法。2、学习三四行。(1)理解词语的意思:欲、穷、千里、目、更。(2)说说诗句的意思。(3)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站得高,才能看得远。(4)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这是诗人写下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知识、本领,眼界才能开阔。(5)指导朗读。六、想象诗情1、听录音,看图想象诗人所观察的景象,诗人观察时的动作和神态。2、表演: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表演给大家看。七、指导背诵1、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背,分组背。2、随音乐一齐背诵。八、作业1、指导写生字:登、欲、穷。2、抄写、默写这首诗。登鹳雀楼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3.指名读古诗,正音。三、理解诗句意思。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目:看。欲:想要。穷:尽。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四、指导朗读、背诵。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2.指名读,集体评议。3.同桌互背。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2.重点指导:入:与“人”的区别。穷:部首是“穴”(穴宝盖)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板书设计教案点评:古诗《登鹳雀楼》,描绘出万里山河雄浑壮丽的景象,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这一哲理,表达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学中通过自读质疑,强调学生自学、自悟、自得,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辅以重点点拨,引导学生从诗句意思中理解生活哲理,领会奋发向上的精神。板书设计层次清晰,说明诗句前两行为作者所见,后两行为作者所想。登鹳雀楼教案篇3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