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案【经典】.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登鹳雀楼教案【经典】.docx

登鹳雀楼教案【经典】.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登鹳雀楼教案登鹳雀楼教案范文合集6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鹳雀楼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登鹳雀楼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楼,入,雀,依"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1、小朋友,今天我要带大家到山西游玩一次。瞧,(出示挂图)我们就来看看这座亭子以及周围的景色。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回答)2、你们真聪明!对,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登鹳雀楼》(齐读)二,自渎课文1、有些小朋友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登鹳雀楼的美景了。那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渎课文)2、我看到小朋友都读得特别认真,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男女生读,小组赛读)3、大家都读对了,而且都会自己停顿啦,真了不起!我们一起读读,注意大家的声音应该很和谐。(学生齐读课文)三,学生生字1、小朋友读书读得很认真,很正确,可见昨天在家里书读得很好。可是不知道大家生字预习得怎样2、(出示生字卡片)这一课的生字宝宝很想认识大家,我们先在心里和它们打招呼,待会我请小朋友开开火车。(默读生字)3、每个小朋友的眼里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现在就请已经准备好的小朋友来读啦!小火车开起来(楼,雀,依,入,欲,穷,目,更)4、你们真了不起!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好!你能帮它们找朋友吗四,写字教学1、小朋友读得好,组词组得更好,不知道是不是能写好呢下面,我们一去把其中的4个生字好好的写一写。2、入:与"人","八"比较。组词:入口,出入,进入。楼:左窄右宽。右边"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后一笔是捺,"女"第一笔是撇点,最后一笔横稍长,托起上部,组词训练。3、指导写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2、能说出古诗的意思。3、学会"欲,穷,目,更"4个生字。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领略了鹳雀楼的美景。今天,我们将再一次走近鹳雀楼,尽情欣赏美景。不过,在此之前,我要给大家进行一次测试,过关的小朋友才能和我一起欣赏美景。(出示黑板)先在心里默读,二、(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简介作者。(板书:王之涣)(2)释题。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将学生引入诗境)(二)理解词句的意思。1、学生默读诗句,查字典理解词语,并结合词义自己小声说出每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语,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4、指其中一组讲给其它小组听。5、小组内互讲。(以上学生活动不少于15分钟,意在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这里教师应向学生讲清:鹳雀楼距离黄河入海处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第三,四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三)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默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板书:看想)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诗人看到了什么(板书:白日尽黄河流)2、指图(这就是鹳雀楼。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势壮丽的景色:夕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黄河水滚滚地向大海流去。)3、学生边想象,边描绘画面。4、小组内互相描绘。(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5、教师小结设问:鹳雀楼共有三层。这是诗人登上二层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图景,那么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有怎样的想法呢(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层楼)诗人登高远望,写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板书:站得高看得远)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6、指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7、小结: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引导学生领悟哲理,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四)指导朗读,背诵1、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同座互读互评,指名读,大家评)2、小结。3、背诵全诗。登鹳雀楼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学情调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