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站在历史性跨越的新起点上.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贵州站在历史性跨越的新起点上.doc

贵州站在历史性跨越的新起点上.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贵州站在历史性跨越的新起点上简要内容:为了走出重重大山,实现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快捷连接,2007年、2008年贵州相继开工建设贵阳至广州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艰苦努力,贵州相继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极大地缓解了工程性缺水问题。建设中的贵州镇宁至胜镜关高速公路坝陵河大桥工程。在举国上下喜迎共和国60华诞之际,记者来到位于祖国大西南的贵州进行采访,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景象,记者所接触到的贵州每一位干部群众,对家乡60年来沧桑巨变的喜悦之情都溢于言表。经过60年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贵州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巨变,从封闭半封闭的小农经济社会状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历史性巨变,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破旧状况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行各业生机勃发的历史性巨变,从贫穷落后的短缺经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巨变。目前,贵州各族干部群众正在按照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春节期间在贵州视察工作时作出的“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指示,奋力开创富民兴黔的崭新图景。从数字看贵州60年沧桑巨变数字最有说服力。以下这组令人振奋的数字,清晰地印证了贵州经济逐步发展壮大、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历史进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1949年贵州生产总值仅为6.23亿元,2008年已增加到3333.4亿元,比1949年增加了69.5倍,年均增长7.5%。贵州财政总收入已由1950年的0.2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74.58亿元,增长了2408倍,年均增长14.4%。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贵州财政支出大幅增长,仅近三年就翻了一番以上,去年已突破1000亿元,达到1048.57亿元。2008年贵州粮食总产量达到1158万吨,比1949年增长2.9倍,乡村人口人均占有粮食达到431公斤,比1952年增加199.68公斤,在全省总人口增长近3倍的情况下,稳定解决了吃饭问题。2008年贵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58.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96.93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6.4倍和4倍。2008年贵州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736.93亿元和3569.27亿元,是1952年的8027倍和19828倍。“改善贵州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看来首先还是路和水”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岩溶山区省份,交通和水利一直是制约贵州发展的两大“瓶颈”。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参加贵州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改善贵州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看来首先还是路和水”。新中国成立60年来,贵州各族干部群众为改变交通落后面貌,进行了不懈奋斗。全省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08年达到924公里,贵阳通达各市(州、地)中心城市的高速公路实现联网,“一横一纵四连线”公路主骨架网全部建成;2008年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5365公里,比1949年增长63.3倍,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117公里,比1978年增加751公里;新增五级以上航道543公里,通航里程达到3625公里;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和一批支线机场建成通航。为了走出重重大山,实现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快捷连接,2007年、2008年贵州相继开工建设贵阳至广州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以这两条快速通道为龙头,贵州正在强力推进省会贵阳通往全国7小时快铁交通圈和县县通高速公路体系建设。“只要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将彻底改变我们交通落后的状况,尽快形成全省快捷通达全国、辐射畅通省内、兼顾客货运输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恢复和巩固贵州在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地位,为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断感受到贵州人民对加快改善交通落后面貌的热切期待。水是生命之源。贵州本身并不缺水,年均降水量达1200毫米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但由于地处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天上的降雨都往地底下流,存不住水;即便形成了地表径流,也往往由于江河两岸是高山,中间是峡谷,取用难度大、成本高,工程性缺水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艰苦努力,贵州相继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极大地缓解了工程性缺水问题。中央和省投入全省水利建设的财政资金大幅增加,其中仅2006年至2008年就达70.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5倍;2008年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52亩,其中2006年至2008年就新增0.15亩,三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13.65万亩,相当于前28年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的1.6倍;近三年新增解决农村7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水利事业的突飞猛进,使贵州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记者采访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