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如何鉴别银元的真伪我国清代中后期,银圆这种货币形式从西班牙、墨西哥等过传入我国以后,在清代光绪年间才正式开始制造中国的银圆,俗称“龙祥”,随后在市面上流通。我国各省的官钱局以及民间的钱庄、银楼对银圆的成色鉴定,大多从银圆的色泽、声音、重量以及打戳的方法来综合考查,并总结出一套系统的,并有中国特色的鉴别真伪方法。一、看成色真银圆的成色一般含银量都在90%左右,达到此含银量的银圆,色泽润白柔和;擦去污锈后,有很强的光泽。而成色底的银圆或假银圆,色泽暗淡,含红铜的银圆带微红色,含黄铜的银圆带微黄色,含白铜的银圆带微青色,含铅的银圆带灰黑色,含锌的银圆带青灰色。二、听音韵真银圆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纯正婉转、柔和,感觉沉稳。含铜量高的假银圆,敲击后发出的声音尖高,含铜镀银的假银圆声音尖锐短促,含锌量高的假银圆声音脆而响,夹铜或夹铅的假银圆声音呆滞而没有转音,挖补的银圆声音低哑或成“哑版”。三、用比重法测试白银的比重10.5克,低于黄金、白金比重,而高于铜、铅、锌等其他普通金属的比重。一枚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的银圆,一般重量都在25.5克至27克之间,一两银圆的重量为36克,真银圆的误差不会超过0.4克。而假银圆的都掺入了较大比例的铜、银、锌等其他金属;知道了不同金属的比重,只要用同等体积的假银圆与真银圆比较一下,用手指轻轻一掂,就会发现假银圆轻,真银圆重。用天平称称,假银圆比真银圆轻2至5克。银元的鉴别非标准银元主要有私版(私人仿造、成色较低的银元)、偷补(外包银皮,内包铜、锡的银元)、伪品(铜锡等铸成,外层镀银)三大类。鉴别这些银元的方法有:一听,用银元互相敲击,细听其音响,一般声音越高,成色越次;个大体薄的声音低,个小体薄的声音低,个小体厚的声音高;锈、厚、受过摔砸的音闷,假银元有声无韵。二比,以合格的银元为标准,和其它银元比较,比大小、厚薄。三看察看银元的花纹是否正常、清晰,颜色和合格银元是否有区别。四称,各类银元一般在26.5克左右,个体相同银质高的较重,反之则轻。五鉴,采用目力、光谱、化学分析等鉴定白银的方法进行鉴定。银元的文物鉴定1、仿制品和后铸品银元的文物鉴定方法是广大收藏爱好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收藏者切身利益的重要环节。作为收藏者必须不断学习文物鉴别知识,积累经验,充实自己,逐步提高。银元的文物造伪,并不着重于在成色上掺假,仿造品的成色与真品相差不大,特别是机制仿造的成色基本上与真品相似。在制作上,有些限于技术条件,银元仿制品的精美程度稍逊于真品。我们通常从两个方面结合来鉴定。首先要对真品有所了解和掌握,如银质的成色、重量、大小,币文风格,字体形态,边齿的排列与间隔,图案细部的对称,总的要归纳出真品的整个特征,然后再去对照伪品。而伪品不管制假者制币技术多么高明,制作过程多么细致、精密,包装多么逼真,也是不可能达到真品那样图文流畅,字体优美,看起来那样赏心悦目。假币总是存在着文字笔划生硬,字体臃肿拙劣,满文呆滞、粗壮而失调,英文字母不规整、排列不齐、字边还附有毛齿。银元齿边之间的齿隙有宽有窄,齿身浮浅。“龙版”银元的龙体立体感差,龙眼无神,龙纹臃肿,龙鳞扁平,龙身与龙鳞分离。仿制品和后铸品银元,从普通型到珍稀型在钱币市场上发现几百种,并且交易比较活跃。假如掌握了鉴别真伪的知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银元,鉴别起来就得心应手了。2、改刻品钱商为了牟取暴利,把普通银币改刻成罕见的、珍稀的银币。改刻的手段大多采用常用的改刻成罕见的,珍稀的银币。改刻的手段大多采用常用的改刻镶拼技汉。像湖北省光绪元宝本省一元币,存世量稀少,伪造者利用常见的普通币湖北省光绪元宝一元来改刻造假,刮去背面的长花星,镶嵌上用银片制成的“本省”两字,普通币摇身一变,陡然成为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稀品。但是,只要用10倍的放大镜看一看“本省”两字及周围,就很容易发现镶嵌上去的痕迹。或再用湖北省光绪元宝一元真币同改刻币相比较,漏洞就暴露出来了。湖南省光绪元宝一元币,这种银元是极其珍贵的试制币,现存世量极少,伪造者把湖北光绪元宝的“湖北”两字刮去,用银片镶嵌上“湖南”两字,把一枚极其普通的银元,变成了稀世珍宝。改刻的银币种类很多,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一元的,还有半元的,还有专门改刻年份的。像江南省光绪元宝一元币,把甲辰年改刻成癸印、戊戌年。英国贸易币在香港流通的俗称“站洋”的银元,1911年的是枚普通币,1921年的是当今世界仅存六枚的珍稀币,伪造者把1911年改刻成1921年。3、戏作品和臆造品清末和民国初期,造币工厂的生产任务并不饱满,生产时续时停,加上厂里的管理制度不严,有些职工在停工时戏作了一些银币,用不同的钢模正背二面合成另一种异品银币。或用同一种正面银模合成异品银币,像民国3年的袁世凯头像,&127;正背二面都是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