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了我国的增值税将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这在税制改革上是一大进步,在制度上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它意味着我国的增值税已步入了国际化的轨道。一、增值税的发展及分类增值税自1954年由法国最早实行且取得成功以来,已被世界很多国家普遍推行和采用。目前,世界上已有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增值税,其中,发展中国家占有相当的比例。增值税依据对固定资产的处理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购固定资产的价款,课税依据既包括生产资料,又包括消费资料,相当于社会国民生产总值,因而被称为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在征税时,允许将当期购置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课税依据只限于消费资料,故称消费型增值税;而收入型增值税,只允许扣除固定资产的折旧部分,课税依据只相当于社会国民收入,所以叫作收入型增值税。其中,收入型增值税是界于生产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之间的一种税,是一种理论上可行的增殖税,这是因为增值税采用的是税款凭票抵扣法,而收入型增值税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是以计提折旧的方式分期转入产品价值的,转入部分没有合法的外购凭证,所以税款不能抵扣,再加之收入型增值税计算复杂,征管难度大,从而在实际税务管理工作中受到了限制而不宜广泛使用。二、现行生产性增值税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由于生产型增值税对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所含的税款不予抵扣,因而造成了生产型增值税是谁投资谁纳税。尽管这种制度能够保证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压力,但是其抑制投资和税负不平的问题还是显得比较突出。同时,由于对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不允许抵扣,使得产品成本中包含了这笔税金,产品重复征税,企业负担重,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大,税收负担相对更重。因此,在经济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尽管为数较少,但也还是有些国家选择生产型增值税。我国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前也一直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这是长期以来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造成的。这对于抑制投资过热、增加税收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愈益显露。、对外购资本的重复征税(一)对外购资本的重复征税、对于当期购入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不允许抵扣,将其分期计入产品成本中,最终转入到销项税额的计税依据销售额中,其结果是该产品的销项税额中含有一部分增值税,等于固定资产在购买时承担了一道税、征收增值税时又课征了一道税,从而产生了重复征税,货物流转次数越多,对已征税款的重复征税也就越严重。、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二)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我国采取的生产型增值税,在出口退税时,尚未包括为生产该商品而购买的固定资产所缴纳的税金,这样就出现了对出口货物的退税不彻底,不可避免地影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造成损失。我国从国外进口商品,由于国际上实行增值税的大多数国家选择的是消费型增值税,出口退税实行真正的零税率,完全做到以不含税价格进入我国市场。而我国国内产品却有重复征税的因素,这会使国外商品征收同样税率的增值税会比国内同类产品负担的增值税低。即进口产品由于比国内产品少了这一笔“投资税”,从而处于明显的优势竞争地位。在一进一出之间,给我国外贸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损失。、影响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三)影响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由于购置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中所含增值税不能抵扣,加重了企业负担,影响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特别是影响企业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及基础产业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新技术的采用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抑制了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核心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增值税中性作用的发挥。目前,世界上实行增值税的国家普遍选择消费型增值税或收入型增值税,其中,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发展中国家也大部分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消费型增值税不在生产环节征税,有利于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可以彻底消除重复征税带来的各种弊端,将增值税对投资的任何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有利于加速设备更新,推动技术进步。这些优点,在经济越发达、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密集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就越显著。同时,消费型增值税与其它两种类型的增值税相比,在计算征收方面要简便得多,最适合凭发票扣税,也利于纳税人操作,方便税务机关管理,是当前国际上最先进、最流行、最能体现增值税制度优越性的一种类型,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推崇的方法。它一方面有利于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电子扣税办法的执行,是我国入世后增值税税制发展的方向。三、消费型增值税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一)加快增值税转型改革势在必行20